美文网首页
被诗词耽误了的诗人

被诗词耽误了的诗人

作者: 抚琴听流水 | 来源:发表于2021-12-25 23:28 被阅读0次

特别喜欢冬天的阳光,坐在被阳光包围的阳台里看书,是周末最惬意最美好的时光。

今天继续看《唐诗背后的故事》一书。

原来每一首耳熟能详或声名远扬的诗的背后,都一个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读到这些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感慨之余,也利于理解诗词的含义,对诗词的鉴赏力和获取历史或文学知识都很有帮助,所以读得入迷时竟然会情不自禁的朗读起来。

可能是跟我在学播音主持课有关吧,可见,读喜欢的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练习语音,可味一举两得。

今天看到孟浩然因错献诗丢了功名,不由得想起北宋另一位才子柳永也有类似的故事。

那么他们俩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他们诗词背后的故事。

先说孟浩然。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另一位田园派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唐玄宗开元16年,公元728年,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长安,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在那里,结识了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等,得到他们的推荐和宣传,加上满腹文章,一下子名气大增。有一次,皇帝在王维那里见到了孟浩然。玄宗说“早听说你很会写诗,能否当场吟咏一首啊?”

孟浩然写了那么多好诗,偏偏拿出《岁末归南山》这首诗念给皇帝听: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君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没想到玄宗听完很生气,原来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对政治已经灰心了,也就不必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还是回到终南山隐居吧。自己无才无能满身病并遭到亲友疏远,想到岁月无情,一事无成,心里真是愁闷。

玄宗恼怒的说:“你自己这么多年不来京城考试,怎么能说我抛弃你呢?你这不是在讽刺我吗?”玄宗指的是那句“不才明主弃”。然后喝令孟浩然“归卧南山陲去”。

这下孟浩然是无法再来求取功名了。虽然孟浩然非常后悔,但已经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了。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婉约派创始人。文人大量写作慢词始于柳永,他的慢词打破了唐代文人只做小令的局限,推进了慢词的发展,使得慢词渐渐兴盛起来。

可是,这样一位才子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也跟他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有关。后来应进士考试,到发榜的时候,宋仁宗钩掉他的名字,并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从此,他索性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无所顾忌地纵游娼馆酒楼,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

柳永也称柳七。虽然柳永一生都很倒霉,但是却深得歌妓们的敬慕,歌妓们以见到他为荣,如果哪个姐妹不知道柳永,众人就会嘲笑她为下品。

当时京城盛传: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歌谣。

甚至在柳永死后,歌妓们仍会在清明的时候到柳永的坟旁饮酒祭奠。

附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诗词耽误了的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pj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