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l逆刘而上(ID:yuanyuankaoshi)
最近不是在筹备重启树洞邮箱吗?
就花了一大块时间,读了读一直没来得及整理的来信。
有篇信件,特别触动我。
01 读者来信
媛媛姐:
我是一名大学生,弟弟高三,虽然中考复读一年,但考上了还不错的高中。
现在全变了,可能是为了和父亲对抗吧。
他对于学习破罐子破摔,考试想写就写点,不想写就睡觉,甚至会和老师起冲突,扎老师车的轮胎。
一直以来我爸的教育就是打压,大声斥责批评,导致我弟和我爸沟通不畅,即使聊天也是满口瞎话,不知道哪句是真。
我弟的思维也很极端,说我爸逼他,确实我爸大男子主义,以致于我弟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他背着家里攒钱,自己买了手机,还可能早恋,现在被我爸发现了手机和钱,两个人又起了冲突。
我怕他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接下来我想介绍我的家庭,因为我知道这可能和我的家庭有关,只是我无力改变。
从小爸妈一直吵架,妈妈得癌症去世了。
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姐弟和我爸在交流方面都不太好,我相对好一点,至少我会将这种情绪转为学习的动力,安慰自己还要努力,但是我弟却是反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
我尝试和他们沟通帮助解决问题,但他们每个人都会按自己固有的想法来,我虽然想要努力,但是在这种氛围下实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弟弟担心却又无奈,管不了却也放不开。
这么久了有点害怕,害怕将来会重蹈我爸爸那一代的覆辙,又害怕自己的命运掌握不了,也害怕我23了,不知道家里这样的事究竟会延续多久,我可能半辈子没有了。
说了这么多,想请您给出解决我弟问题的办法,并且希望你能分析一下我对于未来的担心。您的回复真的很重要,感谢。
02 给读者的回信
你知道我读完之后,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心疼。
心疼那句,“我可能半辈子没有了”。
之前《我的姐姐》那部影片,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其中有一点就是:姐姐为什么要承担抚养幼弟的责任,姐姐自己的人生呢?
放开三胎政策掀起非常大的舆论波澜,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女孩子把最好的十年光阴,拿来生小孩,女孩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呢?
你明明还很年轻,正当最好年华,拥有无限可能,却感叹出这样的话。
我挺希望你“自私”点的。
女孩不要有那么强的自我牺牲心态,怕你吃亏。
还心疼你,在家庭中被迫承担起英雄的角色。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做过类似的分析。
有毒的家庭中大多存在着角色倒置的情况。
比如酗酒家庭,酗酒的父母通过他们惹人怜悯、窘困潦倒而又不理性的行为,主动抢占了孩子的角色。他们自己就是难以管教的孩子,如何容得下家里再有其他孩子?
于是,有些酗酒者的孩子被迫成了替罪羊,被迫承担起家庭英雄的角色,被迫肩负起重大责任而被父母和外界的赞赏包围。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被夸:争气啊,懂事啊,未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没有人想过,他们本该是孩子,本可以任性,受庇护,慢慢长大。
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是父亲的责任;
如何摆脱父母教育的局限,如何在该读书的年纪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用功读书,是弟弟的责任。
你可以不用当英雄的。
要管弟弟,是出于爱,但不是出于责任。
愿意去做,是你的善良;
做不好,不应该是负担。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14719/7a47245106853cc0.png)
家庭的事最是复杂,但如果一定要给具体的意见,我建议你:
第一,与弟弟联盟。
不是说,在弟弟和爸爸的对抗中,弟弟一定对,爸爸一定错。
只是父母一辈的习惯难改,孩子的好调整。
弟弟正处在人格完善、可以引导的关键阶段。
在一所还不错的高中破罐子破摔,可能是因为受挫,可能是因为自卑。
《山月记》里说得更为精准: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
他这个年纪,完全可以理解:
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是为了自己。
为了赌气之类的原因放弃学习,那将来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谁都帮不了。
真正的对抗父亲,是打败父亲,是成长为比父亲更优秀的人。
你可以尝试在这一点上,跟他“同仇敌忾”。
而等他真的做到优秀、成熟的那一天,也不会视父亲为“仇”了。
第二,跟家庭做切割。
所谓切割,不是说对家人弃之不顾,是指课题分离:分清楚别人的事和我的事,别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我们在前面已经厘清了,爸爸和弟弟的责任,现在看看你的。
你23岁,可能是毕业季?在考研,准备升学?或是写简历,找工作?
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你尝试沟通,他们不听?因为你也不够强大。
你把自己过好,过得精彩,独立、自尊,脚踏实地。
一来,是给弟弟树立榜样,在弟弟面前,建立姐姐的威信。
二来,是给家庭托底,你就算是想帮这个家,你也得有能力帮。
最后想说,如果你有余力,可以尝试去理解父亲。
妻子患癌症离世,他独自一人,把孩子抚养大。
儿子跟自己脾气一样硬,老吵架。
碍于性别,他也没办法像妈妈一样,听女儿的心事。
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啊,其实就是个普通的父亲。
绝大多数家长跟孩子起冲突,都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
恨铁不成钢,担心他们因为“不成钢“吃苦。
你帮不了他,但如果你理解他,你就会心软,你不会怨恨。
如果你不吝啬表现出你的理解,他会感到慰藉。
这个家不会剑拔弩张,硝烟弥漫。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会是这个家的暖意。
本文来源:公众号 @ 逆刘而上,作者刘媛媛。
每晚十点,更新思维干货,成长感悟,还附带晚安电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