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20年,我就拜读过吴桐祯老师(现北京特级教师)的著作《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2月22日一听云舒写有请这位大师来上课,立马分享。晚八点,准时开听。
吴桐祯老先生今年九十高寿了,但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讲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做》,他先分析了何谓“自主探究”学习,他认为“自主探究”学习有两个标志: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学习任务都让学生自己先实践,先独立完成,不看教材上的“阅读提示”,不听教师“导入和教学设计”,自主逐段阅读,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分别都采取了哪些表现方法;二是得出“探究成果”的过程必经“感知转换”“情感体验”和“自我构建”的过程,这三者在“自主探究”的阅读过程中一直是“同时进行”的。接着,吴老分析了为什么学习新课文之前自己要先“探究出成果”。第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会生存”的需要;第二,还是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第三,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需要。最后吴老谈到了合作探究应如何合作、如何探究。
听了吴老的课,感同身受,其中的几点引发我深思。
1.为什么说自主探究是学会“生存”的需要呢?
因为,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人工智能大大节省了劳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对就业者,尤其是低端机械性劳动的人员,是极大挑战。未来社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人工智能又急剧占据多项就业领域,把人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挤压,在那种环境下,若没有学会|独立思考,不会自主探究,那么怎么与人竞争?怎么与智能机器人抢饭碗?又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自主探究”是从时代的需求出发对人才提出来的要求。
2.为什么自主探究还是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呢?
因为它能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能培养学生语感——语感只可自悟,必须自主,在独立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靠老师教是教不会,必须潜心自主阅读方能形成;能发展学生思维——思维只能自己进行,总不可能让别人代替你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力——有否独立思维,关系到有否独立人格,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是否能独立于这个世界,否则往往会成为他人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一个人要有创新精神,必须摒弃旧思维的束缚,须有独立思维方能办到,若伽利略没有独立思维,怎么能扳倒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一前一后落地的错误论断呢;也能培养自信心——内有自信,才外有尊严,才华是通过独立运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所以,为了培养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未来人才,必须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这句话真不是喊口号,而是确实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