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被用来形容各说各话,没有统一答案的谜题。它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一部电影,也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小说。
但罗生门的故事讲述的并非是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而是来自于另一部小说《竹林中》。
这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贡献出了许多经典的短篇小说,如《竹林中》《地狱变》等等。
在这本著名文学评论家杨照先生的《无力承担的自我 芥川龙之介》中,就对这位深受着西方影响的日本作家进行了分析。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中,最经验的当属《地狱变》,这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中,充满了诡谲的色彩与丰富的想象,以及有关人性的意象。而在这部作品中,又可以看到的是不那么日本的元素,又或者说是有种融合的诡异美感。
这个美感就来自于但丁的《神曲》,也来自于芥川龙之介对文学的坚持。
在他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名作家辈出,私小说风行。但芥川龙之介是反对私小说的,他认为现实永远是现实,和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同时,他也不喜欢同期的谷崎润一郎华丽的文风。他觉得那样过于刻意,也过于艺术化。
芥川龙之介对文学的矛盾心理,其实也是来自于他不受重视的同年,以及割裂的情感。
就像是这本书作者杨照先生说的那样,芥川龙之介没有写长篇的原因,在于他的一生并不长,并无法支撑他能够写出符合他心意的长篇。但仅仅是留下来的这些短小精悍,又富有反转性的短篇更为有趣,也更为富有新意。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非常富有寓言色彩,比如《山药粥》这部作品,它所讲的是欲望。一再被满足的欲望真的能带来快乐吗?当欲望被超过预期的满足后,它还会是欲望吗?那么无限去满足这个欲望的人,他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为什么欲望被满足后人并不快乐,而是会空虚,或者痛苦?为什么被满足欲望的人,会去怪罪甚至于恨那个满足他的人?
主题虽然很严肃,但芥川龙之介却没有在故事中对此多加探讨,而是用带有反转的故事去引发读者的思考。
这或许就是他的作品魅力所在。
并没有反复的探讨或者是讲思考写在纸面上,而是将问题与答案都放在罗生门中,每个人看到后,都会产生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这或许也是他的作品最为经久不衰的秘诀吧。
当然,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作家,还是要看看这本《无力承担的自我 芥川龙之介》。用一种更为辩证的方式再读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会有更多的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