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2
今天早上,送妞上早读后,体育场慢跑五公里,微出汗,听书加运动真不错,回家边做饭边拉伸,做得煎饼不太成功,可能是面糊不粘稠的缘故。
上午,在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 中学语文》的微信群里,看到刘恩樵老师分享的文章《第三种教学关系:嬗变、内涵与实践(上、中)》,打印出来阅读后简单做了旁批,很有收获。
刘老师指出“双减”政策下,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接着分别呈现了两种教学关系样态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第三种更为圆融、更为活泼、更为互生的一种教学关系。刘老师援引了李镇西老师的《春之怀古》课堂教学来诠释第三种关系的丰富、深刻的内涵。期待明天读到刘老师关于第三种关系的实践的文章。
昨天加了刘老师的微信,内心还是很激动的,简单文字交流中,感觉刘老师是一位学养深厚、极谦逊、亲切可敬的导师。浏览刘老师的公众号“化言樵语”,你会发现刘老师几乎每日更新高质文章,每一篇都给人启发,其中,有记录他自己关于语文教学方面思考的文章,还有刘老师记录他的孙子小牧之的可视化成长足迹,比如朗读音频《笠翁对韵》,点击收听,简直是享受,天籁之音,字字铿锵,句句悦耳,耐听的很!
如果翻看之前的记录,小牧之还读过很多经典文章(《千字文》《100篇小古文》等),孩子的阅读量之大之深,令我佩服。我和儿子听了“爷孙聊吧”里的一次趣谈冬奥会,真是有趣长知识,同时感受到爷孙间浓浓的那份别样的情味。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感叹仰慕刘老师的用心指导和智慧引领,给我们做家长的以启示。
由此,我想到可以让儿子也这样做一些序列化的有趣的学习活动,甚至可以做到公众号上(一直没有底气开通公众号),让更多的人看到属于自己的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相信孩子会成长的更快。想想最近儿子的日记总是断断续续,总得提醒督促,或许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坚持。目前孩子每日坚持朗读一篇《新教育晨诵》(五年级下册),每日在荔枝平台上录一篇文章(《俗世奇人》),每周用票圈视频讲绘本故事,我想只要坚持做,持续做,孩子就能慢慢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阅读刘老师文集,我猜想刘老师是喜欢书法的,公众号上看到刘老师题写的字,取法高古,刘老师是一位书法能手,今天读到他前两天的文章《一次有趣的“考古”》,我可以确定的是,刘老师是一位品评书法的智慧高人。
刘老师因为一位网友求助辨认花瓶上的草书内容,由此开始了一场“考古”之旅,他由大草字中认出的两个词(“芳草”和“光阴”)入手,经过层层的筛查、猜想、辨识,最终不仅解开谜底,还找到了更为丰富的答案,太令人欣喜了。都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刘老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诗词、书法等更为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今天也跟随刘老师,来了一场探秘,同样收获了别样的心境、额外的奖赏。
我也喜欢书法,但是非常业余,师范时学过一个学期的软笔书法,基本功特别差,工作后,对书法有了兴趣,曾经因为无知者无畏,只因自己对狂草的莫名的喜欢,一下手就只学狂草,甚至还用书法字典集字创作。有一年时间,我只临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慢慢地,阅读了一些书论,才发现自己对书法理解的肤浅和视野的狭窄,现在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越发敬畏,越发感觉古帖的奇妙、书法艺术的高深和魅力。
我打开微信搜索,输入“张弼 书法”,一下子出现了N个相关的条目。我打开一篇名为“张弼晚年两写《蝶恋花词轴》,潇洒酣畅”的文章,看到了张弼所书的同样是这首词,但是书法笔势不一样的两幅作品。
明代书法家张弼长于诗文,草书甚佳,取法张旭、怀素。人称“张旭复生”。其书法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堕石,瘦如枯藤。更喜作擘窠大轴,怪伟跌宕,震撼一世。这两首《蝶恋花词轴》,都是以草书书写,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运笔灵活,气势雄伟。
我把这两张图片打印出来后,先对照释文在草字旁边写了一遍。然后在旁边用硬笔临写了一遍。第一首全文如下:钟送(鸡)黄昏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古千秋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能有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风云杳,天涯一点青山小。右调寄《蝶恋花》。东海翁为伍锦衣书。
对照第二首,位置稍有改动:“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两句放在了“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前面。两首的落款不一样,第二首落款为:此古词,书之。有倒句,以为何如 东海翁。
接着,我在微信搜索里查找北宋王诜,马上出现了数十篇相关文章,点开浏览几篇,果真发现王诜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身的才子大咖。王诜: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后居开封。宋代开国功臣王全彬之后,尚蜀国长公主,为驸马都尉。王诜能书善画,集书画鉴藏、创作于一身,在宅地建“宝绘堂”收藏古今法书名画。同时,王诜身边聚集了众多文艺精英,曾邀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集会西园,时人作《西园雅集图》,传为文坛不朽盛事。
我从文中发现,现存王诜书法真迹有辽宁博物馆藏《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第五本卷〉》,南京大学博物馆藏《跋王齐翰〈挑耳图〉》,上海博物馆藏《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唱和诗二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颍昌湖上诗词卷》;现存王诜绘画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渔村小雪图》。清代乾隆皇帝曾在《颍昌湖上诗词卷》上题跋:王诜自书诗词,笔势豪健。
之前我临过几遍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所以看到苏轼为好朋友王诜自书诗作题跋《题王诜诗帖》,就非常喜欢。此帖是苏轼49岁,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所题,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的事。此跋在《东坡集》卷六五有记载。该行书帖笔墨饱满,纵横抑挫,富有动感,充满了苏轼对知己的深厚情感。
【释文】: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中午吃过饭,我就上楼,找到一只羊毫笔,临写了张弼的两种版本的草书《蝶恋花》,又对苏轼为好朋友王诜自书诗作题跋《题王诜诗帖》临摹了一番。
好久未动笔,手生的很,尤其是草书,临写较少,线条的变化表现不出来,但是因为我读了几遍帖,所以未觉困难,只是细看书写的笔法章法墨法,还有诸多问题,只可远观不经细查。帖中或柔媚而俏拔、刚柔相济;或尖峭方硬、生辣挺拔;或婉转纵恣,奔放流畅的情态,还需反复的苦练才能表达出来。
功在平时,对于书法的爱好还是得拾起来,因为我很享受与古人对话的那种不可言说的乐趣。感谢刘老师其文,让我今天的“考古”探秘有趣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