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的一部小说,他的小说喜欢采取三明治写法,大背景是真是的历史,人物是历史背景下虚构的人物,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又是真实的细节呈现。他的历史小说让我读着觉得既真实又有趣。
大时代的大事件在历史记载中可能就是短短的一句话,一小篇文字。但是,这段历史的呈现是以发生在具体的人身上的故事而展开的。必须也必然会有人去承担这件事。
为了贵妃能吃到一口新鲜的荔枝,多少人为此付出代价。上头的一句话,把基层干事情的人熬到头发都要薅秃了。
五千多里路,从荔枝园到长安城,从源头荔枝的保鲜,到选择最优化的路线,摒除一路上可能发生的影响荔枝新鲜运达的因素,财力人力马力,这项庞大的工程完成了,凸显出其他官员的办事不力,完不成自然也有人背锅。
这样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还真就被一个善于精算的九品芝麻官给完成了。个中困难与滋味真是一言难尽。这里有技术上的攻坚,有官场的种种摆平,有人心的善良与险恶。
李善德,他始终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坚定,精于计算,可谓智商很高。官场的那套他不会玩,也想不全面,很多事儿还是老友提醒,事后很久才明白,毕竟他的脑子没往那方面想,想想看这样精于计算的大脑,怎么会连这些人事斗争的关系都想不通呢。实在是因为,压根就没有把事儿往那里考虑。
他接了运鲜荔枝回长安的任务,就一门心思的想把这件事儿做好。于是做方案、做实验,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达成目标,即便是完不成,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种精神着实是难得的,真是应了那句: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完成任务这一路,他收获了,也失去了,想通了,也看开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岭南的荔枝园里做一个农夫,把之前200颗荔枝树给种回来,看着20年荔枝树长成。不管那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不管贵妃是不是还能吃到荔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