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旅游胜地
《莲花一支枪》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南部,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地处东经113°46′—114°09′、北纬26°57′—27°27′,国土面积1062.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6%。
莲花县辖8个乡、5个镇、1个垦殖场,2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6万(2013年),其中农业人口21.8万。民族成份主要是汉族(江右民系),另有苗、壮、回、满、侗、黎、羌等7个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琴亭镇。
2015年1月,中国花卉协会授予莲花县为“中国莲花之乡”。
中文名称 莲花县 外文名称 Lienhua K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江西省萍乡市 下辖地区 5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 琴亭镇 电话区号 0799 邮政区码 337100 地理位置 江西省萍乡市南部 面 积 1062平方公里 人 口 26万人(2013年) 方 言 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玉壶山、元阳洞 机 场井冈山机场、衡阳南岳机场 火车站 萍乡火车站、萍乡北站、莲花站 车牌代码 赣J 区划代码 360321 县委书记刘乡 县 长张运来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越、楚。
秦灭楚后,莲花地域为安成县,属长沙郡。秦末汉初,莲花地域属长沙侯国。
西汉,莲花为豫章郡庐陵县地。
三国时期,宝鼎二年(267)析长沙郡的安成、萍乡,豫章郡的宜春、新喻,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六县置安成郡,隶扬州。莲花地域属安成郡,分属安成、永新县辖域。
280年(晋太康元年)分永新县设广兴县。莲花属庐陵郡,分隶江州安成郡的广兴、安复两县。
南朝宋、齐,广兴、安复两县仍属安成郡,隶江州。梁,太平元年(556),置高州辖安成、临川、豫章、巴山四郡,广兴、安复两县属安成郡,隶高州。陈,永定二年(559)以安成郡中部,广兴六洞设置安乐郡,郡治设广兴。
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广兴县并入安丰县(后改称泰和县)。
622年(唐武德五年),分泰和复置广兴县,隶南平州;并于安复县置颖州,莲花分属两州辖地。
624年(唐武德七年),废除颖州,改安复称安福,隶吉州。广兴仍隶南平州。625年(唐武德八年),废南平州,废广兴县并入太和县。657年(唐显庆二年),又析太和(泰改太)置广兴、永新县。未几,广兴并入永新。莲花分属永新、安福县地。
987年(宋太平兴国元年),永新、安福隶江南西路之吉州庐陵郡。建炎四年(1130),置鄂州路,吉州庐陵郡属之。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吉州升为吉州路总管府。元贞元年(1295),吉州路改称吉安路,升永新、安福为州。
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吉州路为吉安府。次年,永新、安福降州为县。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设分防府于莲花桥。1727年(雍正五年),吉安府同知驻莲花桥。
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析永新县二十个都、安福县十二个都置莲花厅(县级),厅治莲花桥(今琴亭镇)。属吉安府。相传今县城一带古代多莲花,唐宋时有莲花市,市内有莲花桥,因此,厅以莲花命名。
1913年(民国二年),改厅为县,莲花县正式得名。1914年 (民国三年),全省划分为四道,莲花县隶庐陵道。1926年(民国十五年)废道,直属江西省。
1926年(民国十六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莲花县成立工农兵政府。
1927年(民国十七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含莲花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省设13个行政区,莲花县属第十行政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属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此后,省行政区有多次调整,莲花县一直属第三行政区。
1949年(民国三十九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管辖全境,属吉安专区。1968年,吉安地区改称井冈山地区,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井冈山地区复称吉安地区,属吉安地区。
1992年6月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吉安地区的莲花县划归萍乡市管辖;同年8月11日起实行。
莲花县于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曾设置广兴县,县治在今琴亭镇。
截止2015年4月,莲花县辖5镇8乡1个垦殖场,即琴亭镇、坊楼镇、良坊镇、路口镇、升坊镇、高洲乡、六市乡、南岭乡、荷塘乡、神泉乡、三板桥乡、湖上乡、闪石乡、海潭垦殖场,下辖157个行政村2个社区。
乡镇名称
琴亭镇23个
金城社区、永安社区、城南社区、御景湾社区、明珠社区、西门村、西边村、南门村、北门村、六模村、杨枧村、曙光村、金家村、望山村、下梅洲村、花塘村、莲花村、寒里村、白马村、白岭村、凫村、幸福村、斜田村
坊楼镇15个
坊楼镇、东星村、屋场村、甘家村、洋桥村、江山村、沿背村、田垅村、新枧村、奢下村、富树村、小江村、东边村、罗市村、红源村
升坊镇9个
升坊村、浯一村、浯二村、太岭村、云溪村、江口村
沙屋村、石江村、花园村
良坊镇24个
良坊村、高丘村、井一村、井二村、白沙村、新田村、布口村、邑田村、岐下村、泉水村、下布村、黄源村、下坊村、富民村、清塘村、白渡村、冲头村、斜天村、田心村、湾溪村、梅洲村、南湾村、泰源村、汤渡村
路口镇10个
路口村、庙贝村、街头村、范家村、丰施村、同坑村、汤坊村、湖塘村、阳春村、下垅村
神泉乡15个
桃岭村、五洲村、坪里村、竹湖村、模背村、上江村、段坊村、珊田村、周屋冲村、湖田村、谭坊村、棋盘山村、神泉村、太湾村、永坊村
三板桥乡18个
田南村、棠市村、湖边村、三板桥村、清水村、镇背村、桥头村、山口垅村
南岭乡8个
塘边村、超村、长埠村、圳头村、砚溪村、湾源村、四桂村、岭水村
荷塘乡12个
庙下村、双岭村、楼下村、井下村、万里村、珊溪村、严塘村、长曲湾村、寒山村、安泉村、白竹村、文塘村
闪石乡8个
江南村、渭下村、闪石村、暖水村、西江村、洞背村、井屋村、太源村
高洲乡12个
高洲村、江畔村、苍下村、严家村、上塘村、小贝村、下湾村、黄天村、朱家村、赤洧村、黄沙村、高滩村
六市乡8个
六市村、垭坞村、黄桥村、山口村、山背村、海潭村、太沙村、西坑村
湖上乡10个
湖上村、江背村、曾家村、南村、圳背村、凡家村、西山村、车田村、山下村、小水村
总计162个
区域位置
莲花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属山地丘陵地区,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四周山岭环绕,不少山峰海拨在1000米以上,其中,境内最高峰石门山海拔达1300.5米、高天岩海拔1275米、西部帽子山海拔1148米,莲花县平均海拔300米。县境地处北纬26°57′东经113°46′之间,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国土面积10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庄园”是对莲花地貌轮廓的总体概括。县内地貌由山地、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组成,地势北、东、西三面高,中部和南部低。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
气候特征
莲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平均284天,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697.4小时,气候条件既适合喜温作物的栽培,也利于秋播作物的越冬。
水文特点
莲花县内河网密布,理论水能蕴藏量每平方公里达54.6千瓦。境内河流众多,向东汇入永新禾水。主要河流莲江发源于境内北面高山高天崖,总长69.4公里,流域面积901.47平方公里。六市江水流入湖南渌水,闪石、路口溪流流入吉安泸水。
自然资源
莲花县1978年列为江西省油茶生产基地县,1980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1987年国务院将莲花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初步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已经开采的有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硫磺等。
无烟煤
无烟煤含煤面积达575平方公里,煤质优良,热量平均在6000大卡以上,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
铁矿
铁矿储量达4700万吨以上;石灰石遍及莲花县,储量达46亿吨以上,列江西省县市前茅;另有磷、硫、锰、钨、白云岩、粉石英、大理石等开发利用价值前景可观。
动植物
莲花县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华南虎、山牛、野猪、猩猩、山羊、野兔等;植物除杉、松等常见树种外还有香附、白术、白芍、枸杞、金樱子、金银花、五加皮、黄枝子等药材和大叶樟、银杏、倒插荆、黄莲木等稀珍树种。
矿泉水
新近发现的三板桥矿泉水和六市矿泉水含十多种微量元素,是矿泉水中的佳品。
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莲花县常住人口总数为236328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23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7%。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莲花县共有家庭户60609户,家庭户人口为219631人,占总人口的92.93%,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2人减少了0.4人。
性别构成
莲花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18370人,占总人口的50.09%;女性为117958人,占总人口的49.91%。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下降为100.35。
年龄构成
莲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6584人,占总人口的23.9%;15—64岁的人口为158477人,占总人口的67.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267人,占总人口的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下降重了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个百分点。
截止到2013年莲花县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1.8万。
民族构成
莲花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5418人,占总人口的99.6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0人,占总人口的0.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6133人,增长了2.7%,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0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05人,增长了13.04%,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4个百分点。
经济与社会发展
莲花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扎实推进 “四区”、“四园”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180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11万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11745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47.4:37.3调整为15.5:45.6:38.9,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48.1%和44.2%。人均生产总值22607元,增长7.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630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7492万元,增长8%,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7%。
年末常住人口241558人,比上年末增加1456人。其中,城镇人口10838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4.87%,比上年末提高1.7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251人,出生率13.5‰,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546万人,死亡率6.42‰,提高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08‰,下降0.02个千分点。
年末全社会就业人数1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年末农民外出从业人员34590人,其中,省外务工29323人。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248公顷,比上年增长0.2%,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8818公顷,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11083公顷,增长4.6%。蔬菜种植面积6795公顷,增长0.2%。棉花种植面积10公顷,下降16.7%。糖料种植面积30公顷,增长7.1%。
全年粮食总产量141458吨,比上年增长0.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早稻43300吨,增长0.4%;中稻及一季晚稻45710吨,增长0.4%;二季晚稻41650吨,增长0.2%。
全年油料产量21573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油菜籽19808吨,增长21.6%。烟叶产量39吨,下降11.3%。茶叶产量76吨,增长4.1%。园林水果产量3940吨,增长4.3%。蔬菜产量129386吨,增长0.3%。
全年肉类总产量16375吨,比上年下降3.4%。其中,猪肉产量12150吨,下降6.2%;牛肉产量348吨,增长2.1%;羊肉产量282吨,增长9.7%。禽蛋产量1944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6218吨,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137026头,下降3.6%;生猪出栏150490头,下降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41160万元,增长3.4%。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904150万元,增长3.3%;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6户。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35879万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11741万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204395万元,增长6.9%。规模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44103万元,增长12.1%;重工业增加值167638万元,增长6.5%;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7625万元,增长8.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83.9%。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520万元,下降6.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8286万元,下降11.5%。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1.2%。
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632万元,增长9.6%。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390万元,增长3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全县共实施了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1338万元,增长11.6%。新开工项目45个。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2330万元,下降19.6%;第二产业投资288324万元,下降8.6%;第三产业投资210684万元,增长79.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144173万元,增长111.7%;非国有投资397165万元,下降4.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31万元,下降12.4%。其中,住宅投资3381万元,下降19.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40万元,增长24.8%。房屋施工面积156070平方米,下降9.9%;房屋竣工面积50227平方米,增长167.6%。商品房销售面积28891平方米,增长59%;商品房销售额9441万元,增长52%。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052万元,增长1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759万元,增长8.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5413万元,增长8.3%;商品零售178398万元,增长10.6%。
全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271万美元,下降1.8%;实际利用内资40.7亿元,增长13.1%;实际使用外资4820万美元,增长6.1%。
六、交通和旅游
全年公路货运量379.16万吨,下降13.9%;货物运输周转量21487万吨公里,下降27.8%。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378.01万人,增长6.6%。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4472万人公里,增长26.9%。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55.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7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通车里程1220.6公里,增加42.7公里。
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第四届莲文化旅游节,央视2套《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了莲花的“赏花经济”,“莲花品牌、旅游精品”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49亿元,增长32.1%。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78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01万元,增长12.6%;税收收入62277万元,增长5.5%,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2%。过亿元乡镇实现零突破,坊楼镇财政总收入达1.0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9999万元,比年初增加100261万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55556万元,增加64552万元;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124123万元,增加14188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6245万元,比年初增加44125万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22980万元,增加19875万元;非金融机构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03265万元,增加24250万元。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赣州银行等一批商业银行纷纷落户莲花,并正式营业。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5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9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55所,幼儿园14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普通中学生14327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200人,小学生23145人,在园幼儿数11251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45人;各类专任教师情况:小学1022人、普通中学1157人、职业中学53人、幼儿园518人,特殊教育学校5人。
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8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8万元,比上年增长46.7%,占全县GDP比重为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10.1%,占GDP的比重为25.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161家农家书屋;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9953户;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9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2人,注册护士447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3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78张。
组织开展了“奥林匹克杯”全县干部职工篮球赛和“太平洋建设杯”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篮球赛;组织开展了全县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组织参加了省、市学生田径运动会。各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7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4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67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98元,增长11.7%。
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3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33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88万元。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5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38543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0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1.9万人,征缴医疗基金4552万元。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8所。重点抓好了560套安置小区保障房建设和73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014年360套廉租房及200套公租房主体工程已完成。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035万元,使2400户住房困难群众得到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全县共有1.2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登记入库,先后有4593户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圆了住房梦。
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16个,床位数1180张,收养人数1075人,临时救济困难户392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3.1%。坚持实施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工程,新增湿地面积200公顷,完成造林绿化1.71万亩,完成率达114%;完成植树造林2.01万亩、森林抚育8.25万亩。
年平均降水量1892.8毫米,较常年偏多16.4%。平均气温18.4℃,较常年偏高0.6℃。日照时数1159.6小时,较常年偏少近26.6%,创历史新低。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2.7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 %;万元GDP能耗0.752吨标准煤,下降6.97%。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4万吨标准煤,增长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52吨标准煤,下降8.84%。
2015年,公众安全感测评列全省第21名、全市第1名,治安好转率列全省第16名、全市第2名。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连续三年实现四大高危行业“零事故、零死亡”的双零目标。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6.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7]
社会事业
政治
机构 职务 姓名
县委 县委书记 夏兴
县人大 县人大主任 严漫泉
县政府 县长 刘乡
县政协 县政协主席 刘绍华
教育
截止2006年,莲花县普通高中招生2039人,在校生6122人,毕业生1789人;初中招生2242人,在校生8433人,毕业生4855人;小学招生3005人,在校生19805人,毕业生2258人。莲花中学荣获全市高考综合排名第一和市政府表彰的高中办学质量优秀奖,莲花县中考成绩平均分居全市五县区第一,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莲花县有专任教师2190人,其中中学1116人,大专文化以上的人数占96%,小学1074人,大专文化以上人数占49%。
卫生
截止2006年,莲花县有医院、卫生院18个,病床床位443张,卫生技术人员535人,其中医生数240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9个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得到改造。制定并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交通
莲花地处湘赣边界,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快捷便利的公路运输网络已经成型。319国道和省道吉莲公路贯通莲花县境,南与105、106、107国道、京珠、赣粤高速相接,北与320国道相接,莲花县村级公路全部水泥化,公路通车里程达1200公里。县城东距京九线井冈山火车站、井冈山机场90公里,分文线安福火车站63公里;南距永新文竹火车站20公里,西距湖南茶陵火车站65公里。正在建设中的衡茶吉铁路(在县工业园附近设站口)、吉莲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北距萍乡火车站69公里;距南昌火车站、昌北机场330公里,距长沙黄花机场200公里。
衡茶吉铁路新建线路全长211公里,其中湖南境内162公里,江西省境内49公里,茶陵至文竹联络线长54公里。
科技
截止2006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莲花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973人,比上年增长3%,其中正高1人,副高291人,中级1887人,初级2794人。
文化
截止2006年,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148场,“春节”、“七一”、“国庆”分别组织了文艺汇演,举办了六期文艺调演主题晚会。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特别是网吧和游戏厅市场监督和管理,对销售音像制品和书报刊业主进行2次法律、法规培训,联合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进行了3次“扫黄打非”整治活动。共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18000余盘,收缴盗版书刊2000余册,处罚违规网吧38家。电视台对新闻和栏目进行了改版,更加注重民生,关注民意,重视报道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莲花移民欢欢喜喜过大年》在市台播出后,被评为A级新闻。《走近百姓》栏目共播出25期。同时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莲花县系统内电视发射机3座,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1780座,其中系统内3座。莲花县有线电视用户8000余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5%以上。
城市荣誉
莲花县已经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群防群测“十有”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煤矿安全监管先进县、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先进县、省政府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内贸综合先进县、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全省“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2015年4月,在江西日报社、江西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的“生态文明看江西”大型主题活动中,莲花县被列为“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候选县(市、区)之一。
著名人物
莲花县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
著名人物有元朝名僧、诗人释惟则,明朝文学家、理学家刘元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中文老师、著名书法家、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今北京大学校长)的朱益藩,天文学家宁榜高、王灏,近代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刘恢先,解放军少将甘祖昌等。
唐朝名相姚崇,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地理学家徐霞客等也曾在莲花留下过足迹。
旅游资源
红色景点
有保留着革命纪念地达30余处,如莲花一枝枪纪念馆、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列宁学校(花塘官厅)、甘祖昌将军墓地、莲花县荷花博览园、高滩红军行军旧址,棋盘山游击基地等。
莲花县一支枪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原名为“毛主席领导莲花人民斗争陈列室”,“宣传毛泽东思想办公室”及“莲花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83年定名“莲花县一支枪纪念馆”。 馆址在县城南门,房屋为清道光年间建的“宾兴馆”。其为二进式祠堂建筑,长34米、宽21米、高为12米,整个建筑面积为713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600平方米。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萍乡市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日渐扩大。
绿色生态文化景点
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壶山风景区、高洲水云山风景区、荷塘白竹瀑布群、河江水库、楼梯蹬水库等;分布于县内各地的石灰岩溶洞幽深壮观。有徐霞客称赞过的石城洞,有唐朝名相姚崇为布衣时曾寓居的元阳洞,有明末文学家贺子翼赞赏过的蕊珠洞,有留着革命烈士张子铭笔迹的张天洞等。古色文化方面,有正气浩然的勤王台,名传遐迩的复礼书院,古色古香的琴亭桥,气势磅礴的吴楚雄关,高耸入云的仰山文塔,雕梁画栋的路口古民群等,这些堪称莲花的旅游胜地。
主要旅游景点有:
琴亭桥 浯塘真人俺 石门山 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宾兴馆)
仰山文塔 棋盘山游击基地 水云山风景区 玉壶山风景区
勤王台 花塘官厅 复礼书院 元阳洞
吴楚雄关 石城洞 莲花革命烈士纪念馆
名优特产
莲花老酒
莲花老酒,俗名“莲花酒娘”,产于本地区莲花县。它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制后,在常温下贮藏2--3年而成。
苏式蜜酒
苏式蜜酒:挖掘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蜜酒酿造古法,结合现代酿造技术研制而成,口味柔和、营养丰富,具有提神益智、舒筋活血等功效。
莲花血鸭
莲花血鸭诞生: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集师勤王。这天,他来到莲花,准备和当地义军一起喝鸡血酒,歃血为盟。当时找不到鸡,而莲花又盛产鸭子,便以鸭血冲酒。火头军大师傅刘德林在炒鸭子时,把没喝完的鸭血酒错当成辣酱倒入了锅中。不想不久,一股香辣味四起,只见菜呈糊状、色呈紫红。鸭子端上桌,文天祥一尝,赞不绝口,问道:“此为何菜?”刘德林将错就错答道:是本地的特色菜,叫“莲花血鸭”。一道菜因此得名且世代流传,后来,又上了晚清宫廷的皇家菜谱。
莲花血鸭
一枝枪纪念馆景...
一枝枪纪念馆景...
莲花风景
T1326班
2018年01月10日
上一页 第2页 下一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