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因诗成名,元和年间在洛阳以诗文投谒韩愈,深得韩愈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为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又改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
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与弟渤隐居于庐山香炉峰,后隐居终南山。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后贬谪陕州司仓参军。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又因事被流放南方,浪游桂林。《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四首、断句二。
薛莹,文宗时人,曾隐居山中。工诗。《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一首、断句二联。
张祜(785?—859?),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人。举进士不第,元和、长庆间,诗名颇著。曾受到天平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并上表向皇帝推荐,但未被任用。晚年归居丹阳曲阿。其诗佳者,首推宫词,其次为体物图貌、描绘山水、反映他漫游生活的作品。有《张承吉文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百五十五首。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称“杜樊川”。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为江西团练巡官,转淮南节度使幕。开成四年(839)回长安任左补阙,转膳部、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后又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大中五年(851)回朝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后世为区别于李白、杜甫,称之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录存其诗八卷。
赵嘏(806—852?),字承佑,楚州山阴(今江苏淮阴)人。会昌四年(844)进士及第,大中元年(847)来长安求仕,后任渭南(今陕西渭南)尉,郁郁不得志,年仅四十馀岁便卒于任上。世称赵渭南。有《渭南集》。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即帝位。开成五年(840)卒,谥元圣昭献皇帝。善诗,尤好五言,古调清峻,喜与宰相论诗之工拙,常吟杜甫《曲江》诗。每试进士,多自出题目,及试卷呈进,常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荥阳(今河南郑州)。文宗大和三年(829),布衣入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天平节度使巡官。后曾入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明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后入京为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尉。会昌二年(842),书判拔萃科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宣宗时,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后罢官闲居郑州,病逝。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骈文名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发怀抱之作。各体均有佳作,尤其是七律和七绝更有独特的风格。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四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