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察者模式分享

观察者模式分享

作者: 愿夜有烛 | 来源:发表于2022-10-31 10:19 被阅读0次

    网上写设计模式的文章也是比较多了,笔者分享下自己对观察者模式的理解和实现,如有不足还请指出。

    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观察者模式中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观察者,一个是被观察者。比如A是被观察者,我们给A一个观察者B,那么A有什么动作,比如收到了什么消息,做了什么,那么作为观察者的B也会做出自己的响应。

    观察者模式的实现:

        1.定义一个观察者接口类,并且定义一个方法

        2.创建一个这个接口类的实现类,也就是我们具体的观察者类,并且将接口类中定义的update方法进行实现。在这里多句嘴,笔者觉得接口类和实现类的关系,就好比是点菜和做菜的关系。先是点了菜,我要吃红烧肉,然后实现类去做菜了,而做菜的师傅,是可以有不同的,红烧肉的做法,也是可以多样的。张三师傅做了甜口的红烧肉,李四师傅做了咸口的红烧肉。而为什么我们说要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编程呢,好处就在于扩展性和解耦性。扩展性和解耦度的问题,在本篇文章最后会有阐述,这里我们先继续完成我们的观察者模式代码。

    3.创建一个被观察者类,这里笔者的起名很土,直接就是拼音,开发中这么写肯定会被批评,但是本篇的目的在于分享思想,所以类名的问题,就先不讨论了。重点说一下这个被观察者类,你会发现,通篇没有使用到我们的观察者实现类,也就是observeImpl类,而是用的观察者的接口类observe,这里其实是多态的一个思想,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实现。观察者可以有多个,并且有各自的不同的update方法的实现,本次就写了一个例子,就是打印message。笔者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个被观察者,他的功能是做满汉全席,而观察者呢则是各个菜系的厨师,这时候满汉全席类收到了消息:“开始做满汉全席!”,之后各个观察者,也就是各个菜系的厨师,就都开始做自己的菜系了。放到我们的业务逻辑中也是一个道理,观察者的使用,笔者觉得主要也是在这里。代码也大概说一下吧,12行是添加一个观察者进来,16行是删除一个观察者。观察者的添加和删除,意味着这个观察者要和被观察者有绑定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通过第8行的List容器实现的,也就是这个类的一个公共属性。20行是遍历我们的观察者list并且调用观察者的方法。26行是我们的被观察者被操作了,这里的被观察者就是将入参和类的公共属性messge做了一个赋值操作,如果有被观察者的具体业务逻辑,也是写在这里就。

    4.编写测试代码,将各个部分使用起来的样子。整个逻辑的是没问题的,当被观察者收到一个消息的时候,观察者会做出相应的一个动作。网上很多分享,是将被观察者的notifyMethod这个方法给单独拿出来再调用了,笔者个人觉得(个人觉得哈),这种是不对的,等于是我们的被观察者收到了消息,而我们的观察者想要做出相应的响应的话,还需要额外的去通知观察者。 就拿kafka来举个例子,生产者是被观察者,消费者是观察者。当生产者有数据来了,消费者会直接去broker上拉取消息来消费,而不需要我们有别的什么操作了。所以笔者觉得,从使用的角度上来看,观察者模式的“通知方法”也就是本文中的notifyMethod,并不应该单独抽出来并进行调用。

            回顾本文第二条中,这种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实现的方法,扩展性和解耦度,是体现在哪里呢?就好比我们的被观察者中的通知方法,也就是notifyMehtod方法,目前我们是只有一个Observer接口类的实现,而我们可以有多个对于Observer接口类的实现,但是notifyMethod方法,是不用去修改的了,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扩展性。而对于解耦呢,解的到底是什么呢,解的是需求和实现。再举回我们点菜做菜的例子,洪福餐厅的菜单上有一道红烧肉,之前是张三师傅做的,但是过了一阵,老板发现张三的红烧肉不行,让李四去做。客人点菜依旧是点的红烧肉,说明需求没有变化,但是实现却改变了,因为张三和李四做的红烧肉是截然不同的(假设截然不同)。而总结一下以上这个过程,需求没有变,而实现改变了,说明菜单我们是不用去变的了,如果失去解耦这个过程,那就是菜单上写的是张三红烧肉,红烧肉换人做了,就得把菜单改成李四红烧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又有额外的工作需要去做。而我们的软件开发工作,就是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点,那就是常态化的改变,需求朝令夕改笔者相信大家也都是有经历过的,少改,省时省力还能少出错,这就是扩展和解耦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者模式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jr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