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听了冉冉老师的微课,主要是讲自律和坚持,我向来自认为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所以坚持一件事,往往会带给我更多的否定和挫败。
课程一开始老师让我们试着找出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跃跃欲试,没有放弃的事情。也是通过自由书写的方式,开头我们用生命中我坚持了很多事~~~
我提笔开始写,脑袋开始高速运作,坚持了什么事,坚持了什么事,坚持了什么事,冥思苦想了几番,答案是没有。
没有,我竟然找不到自己所谓爱好和喜欢的几件事,五分钟的自由书写,我感觉到别人已经在纸上飞快的流出来,像叮当猫掏口袋一样拿出自己珍藏的各式宝贝。
而我的口袋空空如也,虽然是隔着手机听课,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急的不知所措的孩子。
别人为什么有热爱,我怎么找不到呢?我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我想到画画,跳舞,唱歌,运动,瑜伽,轮滑,手工,弹琴~~~
这些我热爱吗?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为我没体验过,只知道看着别人画的漂亮,我很羡慕,听别人唱歌好听,我羡慕,看别人跳舞跳的那么美,我羡慕,看别人都有自己所谓的擅长,而我好像没有,所以平平庸庸。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养活四五个孩子已经是很大的负担,爸爸盼着几个弟弟赶快长大可以分担体力活,因为我是女孩子,体力活的分担上爸爸对我不寄于厚望,对于我的读书,爸爸也没有特别的支持,而妈妈恰恰相反,她好像把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读书这件事上。
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很勤劳,一大家子吃,穿,洗,用,全部一个人承担,每当我想帮忙做些家事,妈妈总是说,你去看书吧,我来弄。
那个时候并不理解妈妈的用心,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可以有机会帮着做一些家事时,心理羡慕的不得了,有时偷着帮小伙伴去割草,拾麦穗,放羊等。
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玩具,有一阵子看到妈妈织毛衣,我也特别想玩,想体验用竹针把那一根线神奇的编织在一起,每次想问妈妈怎么织的,妈妈都会说,别干这没用的事,有点时间你就多看书学习。
可是小孩子的好奇心真的很厉害,为了躲避妈妈的眼镜,我每天偷偷的带到学校织,有时晚上,趁着妈妈睡着,我拿着手电躲在被窝里织。
不过也有暴露的时候,妈妈很生气的会把针子掰断,在这种严防严打下,我依然自己织了几副手套,围脖。
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对织毛线,钩针钩东西,还有缝东西感兴趣,但是我觉得自己谈不上热爱,至于为什么,我现在反思是我们从小被教育这些都是无用的事情。所以后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很少。
织毛线,缝东西,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所谓的天赋,织毛线没人教我,我自己摸索织了几副,十字绣买回来自己摸索,秀了几副,怀孕期间买了手工缝制的东西给泥鳅缝了一些小玩具。
至于那些我没有体验过的,比如画画,唱歌,弹琴~~这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热爱。
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我们的孩子,你喜欢干什么呀?有的孩子说不上来,也许他真的不知道,只有自己体验了人生的各种面向,才能真正从心底里生出那些热爱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