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669天,聊聊樊登老师讲《论语》中,对“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的解读,我的启发。
说“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也不可以长处乐。就像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到“溺水型人格”,这种人像每天被摁在一个水缸里,有人在旁边说说:忍一下,考上大学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结婚了就好了……
这就在一种“约定”中,我们被在水缸里的时候,肯定不快乐。当我们终于熬过高考,考上大学了,他快乐不了几天,因为快乐的时间长,会焦虑、痛苦。
相反,仁者指价值观正确的人,可以“久处约”,也可以“长处乐”。
孔子在陈蔡穷的没饭吃的时候,子路看见,说:君子也能够穷成样子吗?孔子弹着琴,说:君子就是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之下,也能够安然自守,我可以过我自己的日子,我可以弹琴、唱歌,等着有吃的。而小人一旦到这种穷困的环境,就无所不用其极了。
孔子说,这就是仁,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当我们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是通达的,事儿都能想明白。当我们能有同情心、有共情能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快乐,可以坦然地享受快乐。
有钱了,可以坦然的地享受,不会骄慢,这种人生活在底层,也能够平静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因为他能从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寻找乐趣,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所以幸福从来都不是某一种状态,幸福是一种能力。
外在环境总是多变,有钱、没钱;顺境、逆境,我们都能开心。因为开心本身是一种能力。
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一个仁者真正安处的地方,不是外在的环境,是内心的境界。
也理解樊登老师讲《恰如其分的自尊》中说到稳定的高自尊,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而能够拥有内心的“仁”,稳定的高自尊来源于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
而我们长大,想提升自己自尊,也是有方法的,去行动,去坚持,去练习自己的表达力。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们对幸福的感受力,我们能够感受到幸福,我们才能够拥有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