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理论知识点:
1、大脑并非直接感觉世界,感觉器官会将刺激转变为神经系统的语言,即神经信息。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到听到闻到~~外部视角,我们所感觉到的是由感受器和大脑创造(神经元联结)的一个由电化学演绎(经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的不同变化)的世界。比如,眼中看到的红色是大脑创造的,闻到的花香是大脑创造的,听到的声音是大脑创造的。
2、了解人类感觉的意义,得出的一般结论,我们天生是为探测刺激的变化和不同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个体对刺激的接收效果取决于刺激呈现的背景。比如,孩子管妈妈要钱买玩具,刺激一样,妈妈玩麻将赢钱时要钱和输钱时要钱,妈妈的接收效果不一样。孩子会发展出一种察言观色的能力,什么时候妈妈赢钱了,可以要钱。
3、所有感觉都以大体相同的方式运作,但是每一种感觉会提取不同种类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大脑内专门用来处理此类信息的区域。眼耳鼻舌身意体验到的外部神经,经过大脑的加工,与我们的记忆、动机、情感、等联系起来,在大脑在创造出一个符号我们当下关注点和兴趣的有形世界。
4、作为皮肤重要感觉之一的触觉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中心角色,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给予或得到安慰,支持,爱和热情的愿望。此外,身体接触是激发人类性欲的主要刺激,对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5、知觉为感觉赋予意义,所以知觉是对世界的解释,而非完美的如实再现。
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中,既没有真理也没有谎言,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看世界时所用镜片的色彩。——西班牙谚语
知识点体验:
1、如果有一千个人认识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我,每个人对我的理解或者感受都不一样。在他人的大脑中创造了我的形象。我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2、多去拥抱你认为值得你拥抱的人。
3、知觉是对世界的解释。既然是解释,不同的人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孩子不听话,需要放到是谁的解释上,是爸爸还是妈妈?还是老师?孩子他自己不可能自己说自己不听话。孩子会怎么解释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口中“ta不听话的”的解释?不同人不同利益不同视角不同解释。当我们想获取信息时,谁在说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