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少一点纠结,会过的更好。
之前看过一个观点,注意力类似与一种人类的能量,会在做事中消耗,不过可以通过休息恢复,也可以通过糖分补充。每个人的注意力差距类似于容器的容量,有些人的容量比较大,有些人的比较小,所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这部分可以通过锻炼提升,同时也会因为放纵而弱化。
最近对此有点感触。
在家工作的前两天,任务完成顺畅,心情愉悦。一方面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少,沟通交流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有问必答,不需要自己做太多的决策。另一方面任务细化到位,功能只需要考虑实现,而且在自己能够解决的范围之内。一天下来轻松自在。没有过多的扩展性思维导致举棋不定,纠结不已。
相比之下,第三四天工作完成相对缓慢,磨蹭墨迹,不太满意,有些力不从心。由于功能细化都在前两天完成了,沟通的时间减少了,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时间增多了。这也导致了思维比较发散,想到了各种功能细化列表中没有的潜在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自己无法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无论做还是不做都能找到对应的借口。(soga不做的借口,所以之后就可做可不做的就做。)纠结太久都没办法解决,就会本能的想要逃避问题,比如说拿出手机,或者打开别的网页浏览一下,倒杯水喝......结果下班回想起来,工作完成情况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问题制造了不少,而且也没办法自行解决。之后就会陷入问题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个比较信任,或者需求方告诉你取舍,再或者自己勉强完成,无视这些,才能在这个小小的漩涡中解脱短暂的时间。由于出现了一些疑问,但是功能细化列表已经在前两天完成,不想总打扰别人。自己只能在脑中寻找说服自己的观点,但是怎么都能说得通,无法在现实中权衡利弊。简而言之,就是纠结了,一个无尽的争论,越想要得到结果,就越没有结果,同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自己脑中搜索解决方案......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这浪费了完成工作的时间,同时它也会让人身心疲惫。
例如:添加车辆包括添加车辆和负责人的数据,用户点击添加,服务器就会添加车辆的数据,以及在另外的地方添加车辆负责人的数据,如果负责人的数据添加失败,是应该整个功能操作失败,提示用户添加失败,重新操作还是仅仅提示用户添加负责人数据失败,去别的地方绑定负责人呢?如果是前者好像挺好的,但是后者比较符合现实。(我忘记我当时怎么想的了)这个问题导致我后来的遇到一些技术问题都想不到解决办法,第二天早上起来开会的时候就茅塞顿开了。
如果随便写一种,时间精力就不会浪费了,出现问题就自然知道需求在哪里了。而且还能去吸收更多的知识,扩充自己的见识。大部分问题都是现有的知识漏洞产生的,并且无法通过自己个人解决???怎么说来着,之前看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到时看到再回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