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夜饭
小时候的年夜饭,总是在爷爷奶奶家过。一大家子十几二十口,聚在一起。说是吃年夜饭,因为住的地方小,我们小孩子们常常挤不上桌子。饭菜上桌之前,孩子们基本都偷嘴吃完了。之后,在大桌子旁的小桌子上划几口饭,就急匆匆地讨要红包。再之后,便一溜烟地出门,再也寻不到踪影。只有往那烟花烂漫、孩童聚集的地方,才能找到。而大人们自然是麻将桌上奋战到天明的。
婚后的年夜饭总是在老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度过。一大家子也是十几二十口的挤在小小的房子里,走路都走不过来。幸亏的是,挨挨挤挤得总算不用坐在大桌旁的小桌上吃饭。一群人,吵吵闹闹,有说有笑。饭后再也没有那般热闹的烟花了。因为城里禁放。我们就约上3、5小姊妹,驱车到近郊放烟花。
今年,新房到手,第一年的房子必须有人,只能在家里过年。没那么多人,只有老太太,公婆,我和老公,儿子。六个人的大年夜,貌似变得不再热闹。却也多出了别样的感受。不用硬生生填满饭桌,好多菜没人吃。
2、春晚
小的时候,春晚肯定是入不了眼的。因为大伙唯一的注意力,都在放烟花上。饭桌上的菜还没几口,基本上孩子们就都不见踪影了。大人们也是不看春晚的。晚饭结束后的唯一消遣,必然是麻将桌铺开,开始奋战到天明。
婚后的日子里,大年夜也是不看春晚的。那时候,春晚的预热新闻打得再响,过年的活动,好像都比看春晚要有趣得多。和小姊妹一起撞钟,一起放烟花,一起打游戏——
这几年,春晚终于抬头了。烟花没得放了,撞钟人太多,游戏打不动了。出去的脚步因为疫情也止住了。我们这一辈,也没人打麻将了。春晚变成了三十晚上的必备项目。全家人饭后,收拾妥当,一起挤在客厅看春晚,原来也是一件好不惬意的事情。
3、春节档
小时候没人看电影。大年初一开始,逐家逐户走亲戚。要从自己家到亲戚家,再拉几个兄弟姐妹,到了地方都得半天,说一会儿话,孩子们楼下撒泼一会儿,就吃晚饭了。之后就得急着赶回家的路。
婚后前几年,也是逐家逐户走亲戚。难得不见的兄弟姐妹,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等话说完,再约着一起唱唱k,泡泡吧。
这几年。大年初一开始,就和电影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春节档的电影如数家珍。排好顺序,约好人,排好日子,从初一能一直持续到初七。
春节,就这样慢慢变了样。
儿子常常好奇,妈妈,你们小时候怎么过春节?其实,我还记忆犹新,可怎样都写不出过去的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