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看到对《垫底辣妹》的各种高分推荐,一部貌似AV实则励志的岛国佳片,或许是错过了最佳时机,B站和视频网站上都下架了,只找到预告片。
长久以来,对励志片、励志书有着莫名的执着,或许因为生活中遇到种种不如意,总希望能从主人公身上找到动力,汲取养分。
然后,混着眼泪鼻涕看完,下定决心重新努力奋斗、开始新的人生。
然后,只要再次从舒适的被窝中醒来,便仿佛得了失忆症一样,把之前的各种计划都归档清零,重新燃起的斗志也如擦过眼泪鼻涕的手纸一样随意丢弃。然后,就连那曾让自己感到刺痛的生活磨难仿佛也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仿佛在励志片中一次次提升的并不是斗志,而超乎寻常的忍耐度。你看人家主角也是经历过这么多痛苦磨难,自己所遇到的这点生活中的小考验又算的了什么?于是逐渐可以忍受生活的新一轮刺痛,然后适应那渐觉无感的人生。
这样的麻木或许确实会降低痛感,就像那个著名的电击实验,随着对电击强度的逐步增加,小鼠不再像初次被电击时那般反应强烈,感到的痛苦变得不再明显,以至后来逐渐适应。
然而,这种麻木无感实在是比痛感更难忍受的存在。当你对生活施加给你的一切都熟视无睹时,生活便对你熟视无睹了。
中学时,班中有个被奉为考神的男生,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每次无论大考小考都是年纪第一。
直到有次他考了年纪第三,然后骂着考卷哭了一路回家。
年少的我们当然把这段经历当成笑谈,议论着考神也有弱点,这点小挫折都受不了,议论着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应试教育的产物不健全的人生观。
现在看来,男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比我们有更高的痛感。当我们习惯性的成绩波动,对落后几十名无所谓时,他只是对自己微弱的退步十分不甘。于是在我们的逐渐适应中,他考上清华、出国,留下一个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背影,让人无法追赶。
后来开始工作了,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人在降低痛感。校招时我们心高气傲,什么小鱼小虾打杂的活都看不上。再后来与同学相聚,听他们抱怨手头工作的种种,最后归结起来,现在的工作也不是那么不好,除了钱少、事多、离家远,其他都挺不错的。
当我们开始习惯,邻居的孩子、同学的事业、别人的人生都已不再刺痛你时,学霸爱考多少分随意,曾经的同窗爱挣多少钱不管,别人的人生多么辉煌与自己无关时,你就真的离痛苦很远了,但一并远离的,还有你那拥有一切可能性的人生。
看完励志片,睡上一觉,你可能又变回从前的自己了。
真正的动力不是源于励志片中那短时的热情,而是被生活扇了一巴掌,感到痛后的猛然惊醒。
关掉你的励志片,调高自己的敏感度,然后,请保持住这份痛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