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的人对语言存在着一种“集体失觉”。
普通人很难把心中所想,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有时候就算话到嘴边,也总是不知找哪个词来形容。
复旦大学语言学的一位教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就俩字:“底蕴”。
我感觉这说的就是我,有时候想给别人说些道理,或者表达一些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往往感到词穷,更谈不上什么语言优美了。现在是怎么回事呢?明明也读了不少书,可真到用时,它们一点儿也不给我效力。这真是太尴尬了。
难道我们的大脑退化了,真的对语言,文字‘失觉’了吗?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古人之所以能把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读各种经史经典,古典,典故,诗词。所以,当他们看到一个普通的场景,想要即兴创作时,总是能得心应手。和他们相比,或许我们最多只是学会了日常表达。
我想这与现代人喜欢吃快餐,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不无干系。什么都讲究一个‘快’。抖音里的视频,两句话,甚至一个微笑的表情,都能算个作品。你可以飞快地用手指往上滑。于是各种各样的文字、画面尽收眼底。你忙得不亦乐乎,认为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但这些快餐似的文化真让我们学到知识了吗?别人都总结出来了,不用你动脑了。久而久之,自己都不会独立思考了。也只有自己思考的东西,用心揣磨,领悟才能为自己所用。看到一个场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领悟,诉诸文字,也是各有千秋的。
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字,但语言和文字得需要下功夫去悟。正如郦波教授所说,做学问要三魔:琢磨,揣磨,着魔。如若达到这种境界,何愁我们驾驭不了语言这匹烈马。
但是这种方法也是很苦的。而习惯了快,习惯了舒适的现代人,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所以能做到的当然就很了不起。能把一大半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人生短短几十载光阴,能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也足够了。
只有真正喜欢文字的人,才会如痴如狂地去领悟,才能把语言的精华给提炼出来。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文字魅力,为之欣喜若狂,陶醉其中。这样可能才算得上对语言的‘有觉’,而不是‘失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