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钻牛角尖
不知不觉中这个关于练习的话题从16年底写到了17年。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我加入了一个“21天写作训练群”后不知道可以写什么,才决定用“练习练习再练习”作为一个总标题,每天填补些内容。没想到,啰啰嗦嗦的,竟然写了许多。
在最近的几篇文章中,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保持练习的动力的话题。毋庸置疑,这是在练习中很重要的一点,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很多技能必须通过连续不断的练习积累才能掌握,如果间断了,那不但会导致技能不能进步,而且会导致以前掌握的部分也渐渐丧失。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练习如何在练习中不被困难阻碍,发现练习的乐趣,其重要性可能超过练习本身。
在写这个系列文章让我想起上学的经历,如果说哪门功课最让我头痛,那一定是数学。常常碰到怎么也解不出来的题目,经过同学或老师一解说,立即恍然大悟。有时一个类型的题目甚至会三番五次折进去,搞到想干脆放弃的地步。以至于现在我只要看见曲线、公式、右下角写有数字的字母,就自然赶紧略过。
直到看了《学习之道》这本书,我才知道当时我是什么情况。
这本书用打弹珠的游戏(WindowsXP时代自带有一款经典的弹珠游戏Pinball)作比喻,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左脑开始分析问题。但左脑的特点是分析严密但总是遵循以往的经验,导致我们的思路总在固定区域的路径上打转。就像弹珠总是在游戏机的几根柱子间撞来撞去,击中不了其他的柱子。最后只能耗尽动力掉到坑里。我理解为就是俗话的“钻牛角尖”。
书中说如果要逃出这种状况,就得启动右脑来帮忙。右脑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但没有逻辑,就像弹珠在游戏机里乱蹦,从来不会集中击中哪些柱子,活动范围却覆盖了游戏机大部分的面积。就好像,大脑里其他部分被激活了。
书里还举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传说作为例子。同时提出开启右脑的方法有很多,总之就是做些放松的、和当前问题无关的事情。
不过为了使思路不被打断,最好的办法是:睡觉。
睡眠会让思维从有序转为无序,变成一颗到处乱跑的弹珠。
当然,这不是说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去睡上一觉就能想到解决办法。因为它有个关键的前提就是,在睡觉前,对面临的问题已经思考了很多很多很多次,在做的这个练习上已经浸淫了很久。
这让我想起了禅宗的顿悟。记得有一个说西游记的音频里说,听和尚念经会发现,他们是一口气能读多长读多长,经书里也没有标点和停顿。讲究的就是说长期背诵之后突然开悟。
后来想起,以前的古籍好像也是没有标点的,想来古时的读书人也是这样不停的诵读,才分出句读,才会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叹。
又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读书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像我现在,本来还想在《四杰传》里找唐伯虎的例子,却发现这家伙当了华府的佣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接触秋香的机会了,他得花时间弄清楚华府上下的人事情况,跟关键人物搞好关系。就算是听到秋香的笑声,也只能恪守本分,给华家两个呆头少爷当书僮,和教书先生斗嘴皮,不能出去和秋香姐攀谈两句。
如果这样还要生拉硬拽的把唐才子拉进来讲,我就是在钻牛角尖,而且刚才确实钻了很长时间。在删掉若干字以后,还是老老实实从头写。一直到发布了文章之后,觉得可以在这里补叙一段,就又加了进来。
这是不是就是因为发布文章的这个行为,让我的左脑对写作的思维暂停下来,使得右脑自动启动了呢。新加的这段不见得好,不过正好可以用我现在的状况说明,左右脑在练习中的行为表现,当左脑的思维停下来时,右脑会自动进入启动状态。
所以,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碰到了徘徊不前的情况,就停下来,刻意给自己找点乐子,或者干脆睡上一觉,一来给思维的弹珠多一点空间,二来恢复一下精力。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