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给自己找了这么大个题目。为啥咧?
最近吃瓜群众们的热点就是汇率啦,贬值啦,专家们再七嘴八舌一讲,气氛搞得很严峻的样子。那么,围观了半天到底看出了什么热闹呢?比如我问你,为什么日元升值了日本政府不开森,人民币贬值了我们在担忧什么,动不动就说的M1和M2要怎么理解……一层层扒下来,要有很深厚的经济、金融知识才能说出个所以然,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等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一门深耕的学问,尖端的学者们还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环境、人类社会中,专注探究货币的一个学问分支。对于我们小白来说,简直就要晕头转向,被拉到东边又跟到西边,在各种“很有道理”的探讨及观点里,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所以我觉得,围观也围得专业点嘛。学问都是越往上做越细越深,我们从基础的开始,先摸摸老底,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妖艳贱货,然后就可以——
我将和大家一起运动运动脑细胞,来聊聊货币那些事。抛开复杂的多重变量,用推理一些基础逻辑的方式启发思考。
本期关键词
货币起源 供需关系 黄金 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通
想象一个小村子,里面住着几户人,他们利用自然的资源获得食物、木材等,东西富余了希望互相交换。没有货币的时候,这件事情有时候特别麻烦。
拿着柴火需要换条鱼,如果有鱼的人正好也想换柴,就可以顺利成交。结果有鱼的人说想要鹿角,那你得去找有鹿角的人,如果鹿角的人不想换柴,那就要继续去找有鹿角的人想换的东西……如果有个中间物,大家都把想要交换的东西换成中间物,再用中间物换想要的物品,就大大方便了。历史上很多东西都做过中间物,什么贝壳、龟壳、铜、铁、白银、黄金等等。
中间物就是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实用什么都行,但实际上用一些利于携带、便于保存、不易获取的东西来做货币最好。挑着挑着选中的最终物品就是黄金。
小村子里现在有货币了,方便不少。货币本身没有意义和价值,货币的数量也不代表价值,只是一个单位数量。比如说10块钱,不代表什么意义,但是有了单位数量就可以比较不同物品的相对价值。如果有样东西是100块,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个10块的东西需要10个价值才等于那个100块的物品。
假如我们先给小村子1块钱,让他们去运转,推测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拿走柴,给有柴的人1块钱去有鱼的人那里换成了鱼。假如有鱼的不打算去换什么,这1块钱暂时就待在有鱼的人手里,货币就暂停流动了,其他人仍然需要以物换物依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货币的量至少要满足当时都需要交换的人,他们交换完后持币的人可能又去买其他东西,也可能存着。如果再次出现较多的交换需求,货币供应量可能又不够了。
如果多给村子一些货币使用,满足村子所有人交换的需求。以前一条鱼换多少柴的比例会体现在货币的数量上。村子里的物品,有的种类数量多有的种类数量少,如果都是大家需要的换来换去的物品,数量多的种类大体上单价要便宜,物以稀为贵。如果某样东西村子里的人都非常需要,而数量又有限,它也会变贵。由于这些供需关系,使得每样物品都会有自己的价格,即对应的货币数量。
由于货币的出现促进了交换的效率,村子里的人有更多精力去生产,随着新的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富余的东西越来越多,产生交换的频次和可能性也更大,就需要有更多的货币,不然又会出现货币留在一些人手里暂时不用,流通的货币不够,交换产生阻碍。所以我们给村子使用的货币总数,是随着他们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增长的,即整体上货币总量和生产总量呈正比。
本期联想
今天我们的世界根源依然是以物换物,只是被各种更方便社会发展的货币规则、金融工具等,包装得更复杂了。先有事实,后有人类研究出来的经济规律解释事实。
价格由很多看不见的经济因素和变量形成,它的实质仍然由资源价值组成(生产它们耗费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它可以让不同的商品比较价值,而它对应的数量数量具体是多少,是10块还是100块、1000块,跟供需关系和货币供应总量有关。
黄金由于它天然的属性,非常适合做货币,货币本身并无价值,黄金比较特殊,它作为饰品时,同样也具有商品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