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年轻一代在想什么(下集)

年轻一代在想什么(下集)

作者: FanlyLee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20:51 被阅读0次

    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叔本华


    04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加班

    2019年上半年,996这个概念被提出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不管劳资双方,大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发表意见的。个人认为,薛兆丰教授的说法比较客观。

    薛兆丰说,996要站在一个博弈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对此,薛兆丰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喜欢的女孩特别难追特别挑剔?其实不是她挑剔,是因为我喜欢的很可能是其他好多男孩也喜欢的,不是她要挑剔,而是其他男孩使她变得挑剔。

    那么关于996,你以为一个老板让你996你就能996吗?不是的,是因为还有其他的员工愿意996。

    经济学中有一句话叫做,买家和卖家之间从来是不竞争的,竞争永远是在买家和买家之间,或者在卖家和卖家之间展开的。老板的出现,永远是给你多一份工作的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不是老板,而是跟你一样的其他员工。

    经济学里有一种竞争方式,叫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或限制对方竞争。比如,我是一个懒惰的学生,我希望学校早一点宣布8点钟9点钟就熄灯睡觉,这样我不努力,别人也不能努力。这是一种竞争策略。所以,我们既要劝别人不要996,也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反对996,同时,我们也要996。

    什么样的工作更可能996呢?薛兆丰随后又提到了相对价值的概念。做饺子的时候,面粉多了,肉就贵;男孩多的地方,女孩贵;资本密集的地方,劳动力的价值高。

    在那些资本多,变化大,机会特别多的工作岗位,对劳动力时间的付费就更高,人们就越来越愿意多付时间去工作,这是人们愿意996的原因。

    简单说,高薪的工作人们自然愿意996,因为我工作时间长,就会得到更多的报酬,这很划算。但是,薛兆丰所讲述的,只是人们愿意主动去996工作的情况,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大多是,一份薪资一般的工作,还要无偿加班,这种情况人们自然不愿意996地工作。

    关于996,看的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对老板,你们有多大的议价能力,有多大的议价权。议价权就是在别的地方你还有没有机会,如果你在别处有的是机会,你可以辞职,可以要求提高工资,但每个人要想清楚自己在别处有没有机会。

    倘若你没有才华,没有退路,没有议价权,那么你除了反对这种制度来保护自己,剩下的,似乎也就只有妥协。

    05

    公司的使命、愿景真的很重要

    之前我们在《改变世界?还是改变世界(上集)》提到过使命、愿景这个话题,就像文章中说的,使命这个事儿,有时听着确实挺虚的。

    虚,一是因为很多企业只是照猫画虎,随便找个别人家的使命当成自己家的使命,听起来高大上就好;二是,很多企业的创始人,想法都是飘在天上的,听上去好宏大的理想,却没有落地的规划或能力。

    时间久了,使命、愿景就成了挂在墙上的装饰而已,企业并没有这样文化,也没有按照这样的文化传承。自然,员工就是和公司脱节的,因为员工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的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

    很多人选择加入一家公司,薪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不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不是在实现自我价值,这才是能够激发他们是否愿意积极创造的原动力。哪怕加班,年轻人就一定会拒绝吗?不是的,只要他们内心认可的事情,不用公司要求,他们自己会主动完成工作计划,再晚他们都没有怨言。

    有时,加班可能不是因为员工自身问题。问题可能来自公司、或者来自其他部门,需要大家一起配合完成。这种时候,我经常会对我的员工说抱歉,影响他们按时下班了。

    相反地,他们反倒会安慰我:“Do not feel bad Fanly,we are happy to be able to work with you, even it's late.(不用担心Fanly, 我们很开心能和你一起共事,即使工作到很晚。)"

    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说过,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微软,也不是苹果,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奥巴马政府,那些和他们抢人的人,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是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NASA的年薪只有7万美元,是谷歌的五分之一,可是人才依然选择了NASA没有选择谷歌。谷歌描绘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但NASA的梦想更伟大——拥抱整个宇宙。听起来就更酷、更有趣,优秀的工程师就这么被挖走了。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意气风发,很多美国人甘愿从政了。谷歌的优秀经理人们,放弃了年薪几十万美元的年薪而接受了仅有5万美元年薪的政府工作。

    06

    与你的士兵同吃同住

    要让你的员工,认同并愿意追随一家企业、或者追随一个领导者,除了上面提到的使命和愿景外,被追逐者的人格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创业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公司能够给到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前期都是在投入、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企业首先要活命,很难像大公司那样,有各种完善的支援和福利。

    就拿出差举个例子。

    通常,每家公司都会有差旅政策,不同级别的职能所享受到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职能高阶一些的,出差交通工具肯定是飞机,住宿条件肯定是好的,伙食津贴也不会差;相对,职能低一些的,交通工具可能只有火车的预算,吃住也只是解决温饱问题。

    L小姐呢,可以享受的政策当然是前者。但我从来没有在我的员工面前行使过这个特权。

    如果大家一起出差,那么大家同吃同住。如果时间紧急,大家一起搭飞机出行,差额部分我会自己承担;大家住什么标准的酒店,我住什么。偶尔,时间不那么紧急的,我也会选择和大家一起火车出行,在火车上,一样可以开会讨论,到达目的地后就不需要再开会了。时间永远可以有效利用,就看你会不会灵活使用。

    出差过程中,肯定像打仗一样,中午大家都是便当快速解决,晚上我会带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缓解一下疲劳,那点补贴肯定是不够一个团队吃的,我愿意自己承担。常常出差的人应该知道,出差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睡觉,但是还要精神抖擞,做好出差该做的事,否则就是浪费公司资源。

    大家一起出差,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Team Building,每次都会好好利用,给大家加油打气。

    我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许,职位上是的,我可能高出他们好几等,但仅此而已。作为一个“人”,我觉得没有差别。如果你可以像“人”一样对待你的员工,我相信他们会让你惊讶的。

    07

    鼓励你的员工犯错

    不犯错,就不会有创新。

    很多管理者非常担心员工犯错,一旦出错,员工就会受到惩处,严重的,直接丢了工作。这种,是非常没有担当的领导,而且在职场中,随便一抓一大把。

    他们讨厌出错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式依然留存,不准出错是铁的纪律,工厂里面追求的就是降低出错率。第二,员工错了,可能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有时直接是利益的损失;第三,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乌纱帽。

    所以,对这些领导来说,员工千万不要出错,给他们制造麻烦。

    然而,L小姐呢,会给每个人犯错的机会。大家看到了,容许员工犯错,领导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种是金钱;一种是权力地位。

    对我而言,这两种代价都没有让我的员工有尊严重要,同时,要让他们成长。我所说的成长,不是学了一个什么新技能,而是指,他们和我共事的这段时间,真的成为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每次遇到问题时,会想:“如果是Fanly,她会怎么做呢?”

    这是后来,我的一位美国员工这样告诉我的,我微笑着回应:"I am glad to hear that!(我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

    举个鼓励员工犯错的例子。

    一位亚美尼亚的员工,他尝试想要降低我们寄往国外样品的快递费,因为UPS/Express这种,真的很贵。他花了一些时间,在网络上找了很多家来对比、研究,后来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找到一家位于深圳的公司,比较便宜,时间也挺快的。

    然而,在我了解详情后,我知道会有问题,并告诉了他风险在哪里,建议不要用这家快递公司。

    但我不想打击他“为公司节约成本”这个初衷,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值得鼓励的。后来我的决定就是,让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他坚持要这么做,我支持他。

    结果大家可能都猜到了,我们付了钱,样品并不能顺利出境,不但损失了金钱,还浪费了时间。好在,样品最终被退回来了,假如是很贵重的物品,也许就有去无回了。

    当我付款的那一刻,我知道这笔钱付出去就打水漂了,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如果几千块钱,可以让一个人学会思考问题,我觉得很值。只不过,我可能没有义务为他们付这个学费。

    也许,有读者朋友会问,肯定公司可以报销,这是公事。我不这么认为,员工犯错,责任在我,有什么资格让公司买单?以上我所提到的代价,做为管理者,应该自己承担。

    事后,他找我道歉。

    “Sorry Fanly, I should have taken your advice, you lost your moneny because of me......(对不起Fanly, 我应该听你的建议,我让你花了冤枉钱......)"

    "No Worries J, you came to me, I am pretty sure that you already know what to do next time. That matters."(不需要道歉J,你能来找我谈话,我知道,这辈子,你应该不会在同样的事情上栽倒了。这很重要。)

    在接下来和我共事的一年中,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不去继续寻求“为公司节约成本”的方法,但他在做方案时,开始会从不同角度去评估风险和可操作性。

    我认为,这是成长。

    “年轻一代在想什么”这个话题,还可以写很多,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未来有时间,再继续补充。

    这次没有总结,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一代在想什么(下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ww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