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特技指针 | 腧穴特种贴敷技术——操作方法

特技指针 | 腧穴特种贴敷技术——操作方法

作者: 意为七 | 来源:发表于2024-06-11 00:45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一、选穴处方

穴位贴敷的选穴与针灸选穴总体上一致的,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辩证选取贴敷的穴位。所选穴位力求少而精,并应结合以下特点:

1、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或者临近的穴位,如面部美容保健、五官科疾病的防治、偏头痛预治等。

2、循经远取:一般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进行保健调理,如贴敷涌泉穴防治高血压病、头痛、口腔溃疡等。

3、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

二、贴敷方法

1、施术前准备:根据所选穴位,采用适当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并使药物能贴敷稳妥。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面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黏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用药物直接涂抹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帖法:将熨帖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帖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贴敷时间: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3天换药一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敷脐疗法每次贴敷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人伏到末伏,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1疗程。

3、施术后处理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3,可用消毒干棉球或面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无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短期不要碰水。

三、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1、临床应用:适应范围很广,主要有:颈痛、肩痛、腰痛、膝痛等各类痹症;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妇科疾病,如子宫脱垂、乳腺增生、脱肛;儿科疾病,如小儿遗尿、厌食、流涎;其他,如失眠、面神经炎、慢性腹泻、咽喉炎、鼻衄等病症。此外本法还具有预防保健作用。

2、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应随调制随贴敷,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应掌握好温化膏药的温度,以防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改用绷带或低过敏胶布固定。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如斑蝥、马前子、巴豆、贴敷药量与穴位宜少、面积宜小,时间宜短,防止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有严重心、肝、肾脏病者用药量宜少,时间不宜过长,对孕妇、幼儿应避免应用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6)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7)能引起皮炎发泡的药物不宜贴敷面部和关节部位。

(8)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皮肤反应。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疹、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禁忌症:

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着,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面容或活动功能。

3、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4、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慎用。

相关文章

  • 陈为章三伏贴配穴

    三伏贴配穴具体穴位 第一天: 脾胃型,肚脐,中脘,脾胃腧(双穴) 支肺型,膻中,双肺腧(双穴),尺泽(双穴可用一贴...

  • 扶阳调理方案

    第1-5天艾灸背部:大椎,心腧(双穴),肝腧(双穴),脾腧(双穴),胃腧(双穴),肾腧(双穴),命门,次髎(双穴)...

  • 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腧穴(2)

    昨天简单分享了腧穴的发展历程。今天继续来讲讲腧穴的概念和分类。 1.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腧”通“输”,像水流的...

  • 会会妈妈艾灸调理方案(会会家)

    每天 先灸后背:大椎、定喘(双穴)、风门(双穴)、肺腧(双穴),膏肓(双穴)、天宗(双穴) 腰部:命门、肾腧(双穴...

  • 宝宝调理贴

    1便秘贴 功效作用:润肠通畅 功能主治:便秘,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贴敷穴位:主穴(神阙,关元)辅穴(小肠俞,大肠俞...

  • 蜂王药霸膏药贴敷贴穴位

    穴位贴敷 1.血压平稳的轻度颈椎病,贴大椎穴,2个肩井穴,需要3贴 2.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头晕,贴风池哑门经脉覆盖...

  • 中医范儿福利来了~《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 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即为特定穴。根据其...

  • 精油配合艾灸治疗便秘的重要穴位

    治疗便秘常用到的精油乐活复方和柑橘类精油都是可以的,主要穴位有大肠腧穴,天枢穴,支沟穴和上巨虚穴,大肠腧穴和天枢穴...

  • 心包经五腧穴-牛广丰

    心包经五腧穴-牛广丰 我们前面给大家分享了肺经、大肠经的五腧穴 肺经的井穴,属木,少商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大...

  • 推拿学笔记1推拿临床的指导理论1传统中医理论

    传统中医理论 经络与腧穴 经络腧穴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治疗无不与经络腧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技指针 | 腧穴特种贴敷技术——操作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xe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