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作者: 孤独和影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01:43 被阅读0次

    双城记


    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开场白之一,是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长篇小说《双城记》里的开头: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著名作品,这部小说也被评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狄更斯还被后人认为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英国作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这部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双城记》写的是发生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两座城市的故事。法国大革命时期,寓居巴黎的英国医生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营人命的暴行,因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他的女儿被好友带到伦敦抚养。出狱后,马奈特被女儿露茜接回英国居住,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尔奈相遇并产生了感情。当时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革命爆发后,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并且要把贵族们都送上断头台。达尔奈为救管家冒险回国,却因贵族身份被逮捕,马奈特和露茜再返法国。不幸的是,达尔奈被判死刑,在他即将被执行死刑之际,为马奈特打官司的律师的助手西德尼·卡顿来到了巴黎,他曾经答应过露茜要拯救她所爱的人,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利用自己与达奈相貌相像这一点,进入监狱牢房。随后马奈特一家离开法国。最后,卡顿代替了达尔奈被执行死刑。

    小说创作的时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经济迅速发展,财富迅速增加;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黑暗笼罩,信仰倒塌。

    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背景的渲染,艺术手法的运用,塑造了对比强烈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强烈的仇恨和极致的爱。虽然,狄更斯希望用“仁爱”去化解社会矛盾,在革命的背景下这只能是一种幻想,但他还是属于进步的、传统的,他同情处于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普通人和穷苦的劳动者。通过小说的描写,他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具有完美人格的艺术形象。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卡顿的形象。卡顿也爱上了露茜。但为了露茜,为了拯救她所爱的人,他毫不畏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奔赴刑场,只为了成全露茜。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 “爱”。

    正如Bryan Adams在那首歌里所唱的:

    “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

    --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cp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