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香港保险-保诚友邦投资理财养老,不只是老人的事
中产的养老储备? “最乐观”也要每人300万

中产的养老储备? “最乐观”也要每人300万

作者: 000e7b4bbf1d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1:17 被阅读6次

香港保险高级经理微信:mandy09035

1

“令人钦佩”的养老储蓄目标

前段时间,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介绍了他们通过调研分析得到的中国年轻一代对于养老储蓄的认知,以及年轻一代当前的养老储备现状

报告的内容翔实而深刻,还可以满足我一窥同龄人收入水平、金钱观、储蓄观的好奇心,确实值得一读。

不过,在细细看完报告中的调研结果之后,我不禁对很多中国年轻人的养老储蓄概念认知水平之低而感到惊讶……

调研报告显示: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他们的养老前景持乐观态度,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可以在57岁退休,并且平均认为自己只要拥有163.4万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就已经可以拥有一份舒适的老年生活;他们当中接近一半的人(44%)都深信自己将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 ,因此尚未开始为退休做任何养老储蓄

报告中对这种“乐观预期”的评价为:

这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目标……

来源:富达和蚂蚁财富《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中,中国人民(统计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包括40%的农村人口)对养老储蓄目标的预期更是低得可怜:有71.2%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需要的养老资金储备规模在100万元以内,其中,有接近一半(48.3%)的居民认为整个养老期间需要的养老资金储备在50万元以内……

来源:《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

就算我们完全不考虑当今社会货币通胀、预期寿命增长、社会老龄化加剧、社保养老基金逐年吃紧等现实问题,我们也起码应该能够意识到,只拿着这区区一百多万,是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少则20年、多则30年退休生活的美好期盼的,也无法让我们过上一种“体面、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那么,我们究竟要在退休之前存够多少钱,才能在退休时“勉强”达成国际上普遍认为的“合格养老目标”?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正式进入今天这篇文章的研究和探讨。

2

养老储蓄需求的计算依据

养老储蓄需求的计算,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就是养老金的替代率(Replacement Rate),即人们在退休后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薪酬的比值。

目前国际公认的、较为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0%~85%的水平,即我们退休后的每年被动收入能达到退休前年薪的70%~85%,才能维持一个比较安逸的退休生活水平。

这个替代率的得出,主要考虑了人们退休之后在缴税、社保、商业保险、养老储蓄方面的支出减少,以及人们在日常娱乐活动、外出旅游、医疗保健、疾病治疗和长期护理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收入越高的人,在退休后对于养老金的需求也越大,正所谓“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

美国政府责任署对于养老金替代率的研究建议

其次,就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即社保在我们退休后所能提供的养老金占退休前薪酬的比例。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发放,主要受个人月收入、退休前社保的缴费年限、个人与企业每年缴纳工资的比例(目前是8%和20%)、社会平均工资、各个地区统筹账户余额、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国家未来政策调整等若干因素影响,因此这个替代率在未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中国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的统计数据,1997-2017年我国城镇职工的人均养老金和平均工资每年均有增长,但工资的涨幅要明显高于养老金的涨幅,因此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9年高峰时的77.5%,下降至2017年的46.4%

数据来源:中国人社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再次,就是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物价每年的平均上涨水平。

通货膨胀对于金钱实际购买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长时期内必然的通货膨胀(因为国家要刺激经济发展)一定会令我们的现金财富缩水。

对于年轻人而言,距离退休尚有25-30年的时间,距离预期身故更有45-50年的时间,期间就算是通货膨胀保持温和的水平,都有机会令财富的购买力下降3~4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拥有163.4万的养老现金储蓄就已经可以拥有一份舒适的老年生活”,简直是天方夜谭。

比如说,有人购买了一份养老金储蓄,可以让他在退休后每月领取1万元,他难道可以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养老规划?

不,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会让未来1万元的购买力分分钟变成3,000元……

这种对于金融和投资的认知偏差,就是造成人们养老储备缺口的根本来源。

因此,我们在做养老金规划时,单纯站在今天这个时点去看未来的数字金额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对于购买力的影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按照CPI计算的通胀年增率”,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2%上下浮动,2017年为1.6%。

但是要注意的是,中国CPI的计算并没有将房价、教育、医疗、人力成本这几部分大额消费成本考虑在内,因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通胀率未必能准确反映社会真实的通胀率。

然后,我们还要考虑储蓄部分的投资收益率。

要明确了解的是,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所能采取的投资策略是有差异的。

在年轻累积阶段,我们可以将投资中的一部分选择为有一定风险、但收益相对可观的投资(如股票、基金等),因为年轻时的机会成本较低,就算是有一两次的投资失败,未来还有很长时间让我们来“重整旗鼓”。

而且我们也必须要这样做,才能保证投资可以跑赢通胀。

因此,在退休之前,人们所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对较高的。不过,当我们临近退休,或是退休以后,所要把握的投资原则一定是“稳健、稳健、稳健”,要选择保本、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的投资。

因为在这个时期内一旦出现投资失利,将极大地影响未来的养老金储备,甚至陷入“弹尽粮绝”的悲惨境遇。

因此,在退休之后,人们所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对较低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有些老年人被忽悠,把自己养老的所有积蓄买成了P2P理财,然后理财平台跑路,老人一辈子攒下来的那点养老金全部都打了水漂……最后,我们还要考虑人的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

如今,比较常见的退休年龄仍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有关于“延迟退休”的说法大家也一直在讲,但人社部并没有形成最终方案。

参考北京市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可知,目前中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大约为82岁,其中男性为80岁,女性为84岁(数据来源:《北京市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因此,在目前的理想情况下,中国男性的退休养老时长平均为20年,女性的退休养老时长平均为29年。

我们在退休前一刻要达成的“养老储蓄目标值”,就是要保证我们在退休后不用继续工作来赚取收入,但仍有足够的金钱来支撑我们在退休后20~30年的生活,让我们能够幸福、安稳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3

中产的养老储备?

“最乐观”也要每人300万

在了解了可以影响养老储蓄需求计算的关键因素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一名年收入10万元(税后)的35岁男性,如果在当下时刻就开始进行养老储备规划,在60岁退休之前需要储蓄多少的养老金,才在能够在60-80岁生存期间每年领取符合国际养老金替代率标准的养老金。

接下来的这段计算可能比较复杂,赶时间的朋友可以只看黑体标注出来的结论

根据上一节的介绍分析,我们假定:

该男性税后收入每年增长10%(与国家人社部公布的城镇职工近年平均工资涨幅相近);

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每年3%的水平;

退休前养老金储蓄的投资收益率为年化5%(投资偏激进);

退休后养老金储蓄的投资收益率为年化3%(投资偏保守);

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水平”为75%(国际公认的、较为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0%~85%的水平);

城镇职工养老金(即社保养老金)的替代率维持在45%的水平;

该男子退休后所能领取的城镇职工养老金未来每年增长5%;

该男子的目标养老金(即能够符合75%替代率水平)与城镇职工养老金之间的差额,就是该男子要通过个人养老金获取的部分。

我们将上述数学模型中模拟的未来现金流用下图表示:

橘色与蓝色的柱状部分为该男子的每年收入(每年增长10%),其中蓝色部分为该男子为了达成“75%的目标替代率”每年所需要进行的个人养老金储蓄(假设每年储蓄比例固定);

该男子60岁(即临近退休的一年)的年收入为108万元,如果根据3%的年通胀进行购买力调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年收入52万元(比较符合当前一般中产家庭的个人收入情况);

该男子退休后第一年所领取的总养老金为81万元(108万的75%),其中社保养老金提供的金额为49万元(相当于社保每个月派发4万元的养老金,可以看出这个替代率的设置明显偏高,尤其是对于收入较高的人群而言,我们后面会具体分析),后续社保养老金每年增长5%;

总目标养老金额每年增长3%(与通胀水平相当),与社保养老金差额的部分由个人养老金进行提供,第一年个人养老金提供的金额为32万元。

根据我们的计算,在上述“非常乐观”的情景假设下该35岁男性在60岁退休之前总共需要达成434万元的养老金储蓄目标,才能保证他在退休时刻的养老金替换率达到75%,且在80岁之前每年都有购买力相对平稳的养老金收入。

如果他从35岁就开始进行养老储备规划,那么他每年要将26%的年收入投入到养老金储备中,以达成他的养老金储蓄目标。

对于同等收入条件的35岁女性,如果想要在55岁退休,需要在退休之前总共达成292万元的养老金储蓄目标,每年将32%的年收入投入到养老金储备中。

如此看来,能够认为“只要拥有163.4万的养老现金储蓄就已经可以拥有一份舒适的老年生活”,真的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目标”。

(该模型的所有数据计算底稿和参考资料,我将会在我的知识星球中发布)

4

现实情况:可能要严峻得多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只是利用一些“非常乐观”的情景假设来进行推断,得出的结果已经足以令人感到心慌——

对于一名在35岁、税后年收入10万元、工资年增幅10%、在退休前一刻能够实现“百万年薪”梦想的人来说,所要准备的养老金储备已经高达300~400万元,超出了很多人对于养老储蓄的认知和理解。

不过,如果大家将人的预期寿命增长、社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保替代率不断下降、延迟退休等因素统统考虑在内以后,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中的养老问题,比我们现在的理解还要严峻得多。

首先,人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平均每5~10年会增加一岁,更长的预期寿命意味着更高的养老支出。

同样还是根据北京市每年发布的《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2002年北京市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8.63岁(男性77.15岁,女性80.14岁);但是到了2017年,平均寿命已经增长至82.15岁(男性79.98,女性84.41),15年间增长了3.5岁,相当于每5年增加一岁。

根据这个趋势,我们可以大致模拟北京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65年左右,人口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4岁,其中男性82岁,女性87岁(增长比之前有所放缓)。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名35岁男性所准备的养老金只够花到自己80岁,而他自己却因社会医疗条件和全民健康状况的改善而“遗憾未能在80岁时终老”,那么他就要承担这种“老不死”的痛苦——因为他“人没死,但钱却没了”。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点击可查看大图)

这里,养老问题仍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风险点,那就是——癌症治疗的攻克

一旦癌症治疗在未来几年中出现突破性进展,就有机会让人的预期寿命大幅提升(甚至增长十年以上)。

到那时,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寿命延长所带来的养老支出,还有癌症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

好吧,大家来说一下,面对这种情况,你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

其次,中国正在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未来社保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目前正在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随着进入退休年龄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计划生育所导致的年轻人口不足、社会生存压力所造成的生育率持续低迷等问题正在不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

如果通过图片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的结构变化,就会深刻地体会到问题的严峻性。

如果中国目前不紧急采取措施来改变人口结构,或者“二胎政策”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就会变成下面这张图右边的样子。

在未来,用50%的壮年人口撑起近40%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今天用70%的壮年人口撑起10%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相比,差距会有多大,我想每个年轻人心中都一清二楚,也会倍感压力。

因为,我们未来就是那群要“撑起近40%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壮年人口。

同时,与正在饱受“人口老龄化”折磨的日本相比,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只是比日本晚了几步,同样的老龄化问题正在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而就在这些社会老龄化问题还没有真正显现的时候,我国的社会保障养老基金已经有了“短缺的迹象”。

国家人社部公布的《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2017年,“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征缴收入3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00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8,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3,885亿元。”

看上去好像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仍是大于总支出的,但是仔细来看就会发现,2017年的征缴收入其实只有33,403亿元,是低于全年总支出38,052亿元的,剩下的8,004亿元收入靠得是“各级财政补贴”。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时刻,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需要依靠财政补贴(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才能维持现状。

当未来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剧、社会劳动力进一步短缺的时候,大家认为,社保养老金所能提供的替代率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还能维持今天45%的水平么?

我想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政府设立社会保障养老金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有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功能。因此,根据社保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收入低的人所能获得养老金替代率就高,而收入高的人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替代率反而低

因此,国家现在开始大力发展养老金的第三支柱(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社会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推出政策性的个人税延养老金和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目的就是让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家庭多多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从而摆脱“靠政府养老”的不切实际想法。

如果我们将模型中未来社会养老金的替代率由45%下调为35%,则:

35岁男性总共需要在60岁退休之前储737万元,每年储蓄占收入的比值为44%;

35岁女性总共需要在55岁退休之前储蓄566万元,每年储蓄占收入的比值为61%。

社会养老金的替代率仅仅下调10%,就会给养老储蓄带来巨额的负担。

没错,上面这几个数字,就是年轻一代想要在60岁或55岁就退休所必须要达成的储蓄目标。

如果大家感觉上面的数字压力太大,没关系,生活还给大家留了一条后路,那就是——延迟退休。

实际上,国家人社部早已经在研究延迟退休方案,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说法是: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当然,不想延迟退休的,也可以提出申请,但是所领取的社保养老金待遇就会下调。

在目前这种“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的形式下,延迟退休应该是一种不得已、但又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延长人们通过劳动获取收入、积攒养老储蓄的时间,还变相缩短了人们享福享乐的时间,一举两得,行之有效。

而且,假如很多人因为在退休前达不成养老储蓄目标,就算是到了退休年龄,也还是要出去工作。

比如,在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的香港,由于过去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不完善,很多70多岁的老年人还要在大街上辛勤地做体力工作。

运气稍微好一点老年人,可以在大厦中找一份楼管的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盯着大厦的门口发呆。

看,原本可以很丰富美好的退休生活,就因为自己在年轻时没有提前做好养老储备规划,就变成了如今这种无聊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根据“延迟退休”的政策趋势,假如我们在模型中将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都推迟至65岁,就会发现,目标储蓄金额和储蓄在收入中的占比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仍负担很重,其中:

35岁男性总共需要在65岁退休之前储608万元,每年储蓄占收入的比值为22%;

35岁女性总共需要在65岁退休之前储蓄503万元,每年储蓄占收入的比值为21%。

要知道,这降下来的一点负担,是我们牺牲了5~10年悠闲退休时光才换来的……

香港街道上仍在辛勤工作的老人

5

何不提前做好规划?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如今年轻一代对于养老储蓄概念的认知与现实情况究竟存在多大的差距了。

163.4万与500万的差距,不仅仅是金额上的差异,而是能够决定一个人在老年时究竟是要生活还是生存、能否生存下去、如何生存下去的关键。

养老储备规划,真的不是随口说说,也不是在退休前几年才开始有所准备的动作,而是我们人生中一段长达20多年的艰难考验,需要我们在年轻时就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人,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辈子,谁不是为了能够在退休之后能够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我们究竟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

好了,啰里啰嗦讲了这么多,为了规划养老,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

首先,不断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提升收入的基数,这样日常消费与开销所占收入的比重就会小一点,让我们可以将更多的金额拿去投资和储蓄。

其次,将自己“消费升级的欲望”控制在自己薪资的涨幅之内,强制自己储蓄,减少无用开销。

再次,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在退休之前可以选择略激进一点的投资方式,采用固收、权益、长期、短期搭配的多元化投资,为的是能够获得高于通胀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在退休之后则应该选择保守、保本、稳健的投资方式,为的是在不输通胀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本金不会亏损。另外,那种专门为退休养老而设计开发出来的保险产品,应该在养老储备规划中占据相当的比重。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一个“体面、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产的养老储备? “最乐观”也要每人300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e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