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晴天酷热,要么大雨瓢泼,躲在家里看姜夔,孤星晓月,“匆匆换时节”。
南宋大词人姜夔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全才,诗词、书法、音乐无一不精,尤其是他的词,超凡脱俗,卓然不群。晚清词学大师朱孝臧(号疆村)编定《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姜夔词有17首之多,超过苏轼、李清照。
姜夔的怀古词《扬州慢》一登场就震惊词坛,“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虚实相映,悲怆苍凉,有极强的表现力,哪像出自20出头的白衣少年之手?
姜夔也是写情诗的高手,“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是千古名句。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上元节(元宵节)期间,43岁的姜夔在杭州一连写了五首《鹧鸪天》,其中多首与年轻时在合肥的一段情事有关。
姜夔年轻时客游合肥,与一歌伎偶遇。两人都精通音律,高山流水,遂成知音。
在当时的南宋,合肥就算边城了,与金国交界。后来几经战乱,致使姜夔的爱情没能善终。1191年,37岁的姜夔最后一次去合肥,但心上人已离开合肥。两人天涯海角,再没相见。
姜夔是至情至性的人,年轻时的故事一直未能放下,才有了这几首《鹧鸪天》。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是第二首:
“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节日里,姜夔带着小女儿观灯,见眼前的灯市繁华,不禁想起少年时,“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怅然若失,涌起无可奈何的悲伤。有多少年轻时的故事,经过岁月洗涤,都变成了伤感。
《鹧鸪天·元夕不出》是第三首: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上元节正日子的晚上(元夕),大家都去看灯,姜夔则闭门不出,“却怕春寒自掩扉”。其实,他是怕看见大家团圆欢聚更增添自己的孤寂。“邻娃笑语归”,自己却孤独地躺在床上,落寞如此。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第四首: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首词直接回首当年事,感叹如今的寂寥。往事虽已过多年,但时间流逝、空间转换、人事变迁,都没有改变他对当年情侣的眷恋。“人间别久不成悲”是全词感情的凝聚点,饱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深沉的悲慨。
《鹧鸪天·十六夜出》是第五首: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街巷喧嚣,观灯游人如织,但这热闹似乎与姜夔无关,他只是随着小女儿游走一番罢了,眼前景抵不了心中事,心中所念,还是那些少年情事。
姜夔多次科考却榜上无名,漂泊江湖,布衣终身。或许是没有官身羁绊,姜夔的少年情事一直藏在心里,挥之不去。
除了这几首《鹧鸪天》,姜夔还写了《淡黄柳》、《长亭怨慢》、《浣溪沙》、《踏沙行》、《杏花天影》、《琵琶仙》、《秋宵吟》等多首词,都与合肥旧事有关。
有人情深不寿,有人爱而不得。古诗词里这些爱情悲剧令人叹息,由此也诞生了很多感人的诗词,让我们吟咏千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