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学校,办公室的洗脸盆里有一些水,习惯性的拿起脸盆想把水倒掉,可是,拿到脸盆的那一瞬间才发现,脸盆里的水已经变成了一层厚厚的冰。
看到这层冰,不由得唏嘘发出感叹,这天气也太冷了。
突然就有了好奇之心,想玩冰。
用一根手指使劲按了按,这个使劲儿是相对的,心里还担心怕一下子再把冰块儿按碎。按了三下,冰丝毫不动,得出结论,这冰应该不太薄!
索性再加点劲,用两根手指,这一次还想着,冰要是破了,水溅出来了可咋办?还有一层担心,万一手指按的地方冰破了,刮破手指怎么办?
每一个行为都跟着一些想法,即便简简单单的想玩玩冰,也有着诸多的担心和后怕,哪像孩子,孩子玩冰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冰破了水溅在身上了怎么办?成人的世界好像连玩的时候也不会放开手脚尽情的玩。
有时候竟然不知道玩是什么感觉了,好像玩已经不属于自己似的。玩,像孩子一样尽情地玩,你会吗?竟然有些伤心了。一个人连玩都不会了!可悲!
冰不破,怎么把它拿出来?
左手拿起盆子的一边,倾斜着,看到冰面下的水有了泡泡,知道冰下面进了空气。用右手的整个手掌,小心翼翼地在冰层上面轻轻旋转,又在冰层的边缘使劲往一侧按,突然,从冰层边沿渗出一些水来。心里一喜,看到了希望。
经过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努力,终于把冰层晃动了,之后,小心翼翼的把冰层拿了出来,一个圆圆的,银白色的,像盆底一样大的冰块被拿了出来。
整个冰块就像一个大的圆盘,冰块的周边,有微微向上翘起的圆边,真的像一个盘子的边缘。有人把月亮比喻成玉盘,现在看手中拖着的这块冰盘真的像一个质感厚实又晶莹剔透的玉盘。
拿着这个玉盘,把它放在窗台上,想用它来测试一下屋内的温度,看一看它何时能化掉。
转身拿脸盆去接水,没想到刚一开门,窗台上放着的圆盘哗啦一声掉在了地上。看着碎了一地的冰块,心里满是遗憾。
遗憾的是什么?是看着圆满的一块冰,在自己的面前被摔碎了?其实,碎了一地的冰真的就像一块块小小的钻石。
许多看似美好的东西,其实终归是要变成残缺的遗憾,如果内心固守着对他的圆满的期待,等到他变得不圆满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失落和难过。
一块冰,本来出其不意的看到,本来内心是想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可是,却没有。最终留下的是对着碎了一地的冰块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就是内心的投射。
这块冰投射出一颗期待圆满的心,冰是水的时候,就接受是水的模样,变成冰的时候,就接受冰的模样,碎了一地,自有它碎了一地的样子,你也必须接受,每一个模样都是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就行了,遗憾只能说明你对任何事物都有期待。即便一块冰,你也期待着它的完美。
如此,不累吗?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然存在的样子,看到什么就接受什么,遇到什么就接纳什么,接纳他原本的样子就对了。一块冰被你看到了,内心对他的喜欢是一种爱,把它拿在手里玩是一种爱,它碎了一地时,不是不圆满了,而是变了一种存在方式。
出去接水,碰到一个小男孩,应该是大班的,大概四岁多,头发被剪的短短的,脸庞被风吹得红红的。男孩看到我笑了笑,说了句:老师好。
我点头笑说:冷吗?快把帽子戴上。
说话的时候,伸手把孩子棉袄上的帽子给拉了过来,戴在了孩子的头上。然后拍了拍孩子的头说,快回班吧。班里开着空调呢,暖和!
孩子听话的点点头,小嘴一咧,红红的小脸像盛开的花朵一般嫩嫩的软软的,可爱极了。
端着水回来的时候,迎面又碰到了那个小男孩。小男孩说:老师,我去厕所。
我点头回应说:去吧,慢慢走,不要跑,天太冷,要是磕住了可疼了。
男孩点头。我突然发现,男孩的鼻子下面有两条清清的鼻涕。
急忙放下脸盘,往兜里摸,想找卫生纸给孩子擦一下鼻涕,可是就在我从兜里摸出纸的时候,孩子已经用袖子擦去了鼻涕,正往厕所的方向走去。
我想把孩子喊回来,可是孩子却噔噔噔地跑远了。
鼻涕,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可能固有着一种看法,太脏!可是对于孩子来说,鼻涕就像他手里的玩具,或者就像掉在他身上的一粒米饭,并没有什么不妥,也没有什么可讨厌的。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事物都只是原本的样子,没有评判,没有好坏。
常常听到一些修行类的课程,里面老师讲到的,一定不要有评判之心。一个人一旦对万事万物没有评判之心,他就变得平和宁静,因为没有了评判,所以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平等的,也就没有了烦恼。
可是,一个成年人的世界,如果对万事万物没有评判,该如何能够做到,该如何体验那一种感觉。
那就成为孩子,看每一个孩子他们在年幼的时候,都应该没有评判之心,在他们的眼中没有好人坏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丑恶美好之分。
看孩子,一块泥巴也能让他们玩上半天,一块冰也能让他们如吃一块糖一样享受,一口馒头竟然被他们揉搓成各种形状的玩具。还有,我曾亲眼看到,一些孩子,每个人抓着一把羊屎蛋,玩得不亦乐乎!
在孩子的心里,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心单纯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所以世界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干净的。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会变得多么有趣!
借一双眼睛,或者变成孩子,做梦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