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实验:用经济学原理营造世界的真实性

教育实验:用经济学原理营造世界的真实性

作者: CCMan_2046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01:03 被阅读0次

    自从看了经济学原理,突然发现世界上人们奋斗的动因都找到归属。供需曲线、稀缺性、生产效率等各项因素都可以在这个统一的框架中得到解释。所以我开始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铺垫,为孩子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

    经济学的基础首先是确认物权。有两孩的都知道,两胎从小就要抢东西,就算两个一摸一样的杯子,他俩也能分辨出细微的差别,从而描述一个比另一个好。所以玩具买回来,首先就熬确权,确定这个玩具是谁的,如果说大家一起玩,今后就会有吵不完的架。

    孩子慢慢长大,你叫他去上个什么培训班,他都有自己的好恶。上次踢踏舞都报名好了,上了一节课了,后面就再也不想去上了。我们就像用金钱来刺激一下。在用这个方法之前,我们评估了这件事情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孩子会不会嗜钱如命?会不会今后凡是都是冲钱去的?

    后来把思想回到现实中,如果不是为了钱,我们谁天天想着去上班?这不就是成人版的,给你钱,让你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吗?这是真实的社会,让他体验到也无妨。另外,我还可以更进一步跟他解释,如果画你喜欢画,你来定价,我可以决定买不买,如果画我喜欢的画,这叫订单生产,我来定价,你可以决定干不干。因为你花费心血的创作,是你的艺术品,你来定价;而我下单生产的,就是流水线的产品,我来决定价格。

    那么公共服务怎么办?是不是一个好问题?这个经济学里面早就有了答案,有一个专有词汇叫外部性(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经济学)。凡事私有的服务,有服务方向被服务方收费,凡事公共服务,有所有受体共同分担。用生活中的语言就是,自己的饭自己盛,要别人盛得给钱,自己的餐位自己收拾,要别人收拾得给钱。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公共服务,比如你替所有人洗了碗、或者是收拾了整个餐桌,你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这种逻辑切分不是无情,而是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边界。我们不必人为的去营造一片虚假的空间,而应该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如实且前瞻地展示在他们面前。

    每个小孩都应该有自己的账户,他们用劳动获得收入,用收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逻辑天经地义,他们应该对自己账户的资金有完全的支配权。家长也不要管他买这个划算买那个吃亏,这里应该给他完全的自主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效用曲线(Utility Function),如果有问题,就让现实生活中的后果,给他一个教训

    有时候难免两个小孩子要抢东西,你买回来一个红色的杯子一个蓝色的杯子,结果两个都觉得红色好看,都要红色,就容易打起来。普通父母的做法一般是吸取教训,下回买一模一样的。但我觉得这样少了多样性,我就偏偏买不一样的。如果两个孩子都认认为A比B好,其实是认为制造稀缺性。经济学也告诉我们了,解决稀缺性永恒吗方法?用Bidding. 如果两人都觉得A好,抢着要的时候,那谁出的钱多,谁就要A,另一个人可以不出钱获得B。这种方法,能够非常典型地减少这种非理性争夺,他需要在金钱损失和获胜收益之间取一个平衡。一旦有人真的Bid胜出的话,Awardee心满意足,Non-Awardee心甘情愿。他们也可以先把两个礼物都收下来,然后私下约定互相交换着玩,这样双方都不用出钱,这就构成了一个“合谋”策略,是博弈论里面的全局最优解

    我们对孩子的学历教育的期望是什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且比拼谁运用得最熟练。这个问题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条件下,谁的产出最高?这是一个典型的多边界条件优化问题。我国的高考制度就是把优化效率最高的人从高到低筛选出来。我过去认为,只要给足够的时间,足够好的师资,人总归是能教出来的。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时间效率最优金钱效用最优的问题。我们要清醒的知道资源的有限性。没有谁给你无穷无尽的时间,没有人给你无穷无尽的师资,你是否还能学好?学习竞争的本质,不是你掌握的东西最多,而是你在有限的投入下,产出最高。你的家庭背景、父母薪资、地域环境、教学水平等,构成了你的边界条件,这些就是对你的“有限投入”,往往你无法选择,但是可以训练的,是你的资源利用率。

    看过一期节目,讲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易成才,因为他资源有限,所以在更早的阶段就需要做最优效率的选择。这些选择(要素搭配)奠定了他早期的投入产出比模型。而一个纨绔子弟,他与生俱来的就是无限资源(相对而言),他做决策的时候,就不用考虑成本最优,想法和做法往往过于简单化。因此,我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不帮他们做决定,而是给予一定的边界条件,让“资源有限”的意识显性化。比如完成一件事情,时间是有限的,选择一个礼物,金钱是有限的。所以我非常赞成,孩子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自己的“私房钱”、“小金库”,这些有助于他们去习得最优决策而不是让父母告诉他们,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另外两件关于世界真实性的事情,经济学里面并没有涵盖。

    1,无法求全的认可度。孩子们往往需要求全的肯定,比如:全班的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爸爸妈妈都说我画的画好看,全家人都爱听我唱的歌。个人觉得,应该尽早让小孩子意识到,很多事情的认可无法求全,也不必求全。真实世界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必然是多样性的,有人喜欢你就必然有人不喜欢你;有人认为这幅画好看必然有人认为这不好看;有人赞同你的观点,当然就会有人反对这个观点。

    问题抛回自身这一侧,即使有人不喜欢,你能不能坚持对自己的认可、坚持自己该完成的路径、坚持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求全的认同/认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自我认同自我坚持的意识要屹立不倒。你做的再好,都会有一部分人不认可,要问的是,你的初心是否还在?

    2,可以塑造的外部世界。在我们一路走来的学习过程中,所有做题都是在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题目不能改,答案是唯一。看了商场的很多案例之后发现一类出脱的思维,“营造于我有利的外部世界”。这句话是借用中国新时代的外交政策的一个观点,认为外部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争取外部条件的变化,有利于达到“更优解”。在中国工作,都是上级布置任务,下级“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而在美国工作,Negotiate/Make an Argument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

    孩子下午要喝酸奶,问我可不可以喝,简单的答案是:一天一瓶,早上喝过了,下午不行。但是,我非常鼓励他们Argue回来,跟我说:今天早上虽然喝过了,但是下午运动了很久,本来就应该吃点零食,其他的零食没有的,只有喝酸奶了;况且现在离晚饭时间还比较远,不会影响吃完饭的。他们这样说完,我肯定允许他们喝了,家长要鼓励他们通过逻辑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实验:用经济学原理营造世界的真实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hq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