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今天中午,看到一个微信学习群里蹦出这样一条信息:
“请教一下各位老师,班级一个女生,说其他人总是说他坏话,现在不想来学校了。请问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啊?”
一条短信我反复读了几遍,读着读着,我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女孩哀怨的眼神,害怕的样子;读着读着,我眼前出现的是一位工作繁忙的老师渴望寻求帮助又无助的画面……
是啊,怎么办呢?假如是我的学生遇到了这种情况,我要怎么处理呢?
一、 亲自家访听倾诉
从短信中得知,这个女生现在在家,作为老师是需要去她家里听她说说该生经历的事情,如果真如女生所说“其他人总是说她的坏话”,那其他人是谁?一个还是几个?男生还是女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什么样的坏话?让女生倾诉,老师多倾听并表达共情,一个受伤的学生最需要的是被理解“我很难过,我很生气”,如果老师和学生是信任的关系的时候,老师带着关心和帮助来的,学生会把自己的苦衷一一道来,如果学生不说,那可能学生会觉得不太安全,她在自我保护,老师需要通过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等先和学生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在学生倾诉的过程中,老师除了理解对方,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启发学生对这件事的看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对自己正确的选择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班级调查揭真相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对于学生之间的纷争,我们做老师的要全面了解,针对女生的事件,我会选择先暗中调查,找班干部了解情况,找班中和这件事无关的人了解,找女生说的当事人了解,这样一圈下来对这件事就调查个八九不离十了,我们就可以站在高处窥视全貌来客观的看待一件事发生前因后果,这样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用比较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短信中没有说是几年级的学生,但是我猜是小学中高年级或者是中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需要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他们会特别敏感,会特别在意同学的评价和看法,会导致失去自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采用体验性的活动自醒自悟。
三、体验活动共成长
团体活动总是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带来很好的效果。老师可以根据事情来设置几个情景,通过体验式的班会课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自己。
主题班会《语言的力量》
1. 问题情景。
把学生遇到的情况设置成相似的问题呈现。
小明和小红本来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小红听到小明和别人说自己又胖又矮,长得很难看,小红听了很伤心,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办呢?
2. 大家分享自己曾经听到的别人说坏话/暖心的话的经历。
在分享中感受这种感受,在分享中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对比两种语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体会。
在分享中可以穿插角色扮演,让体验更加的具体。
3. 群策群力,全班同学一起想出办法,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有什么方法解决?
在头脑风中,学生们渐渐会发现每一件事情都有许多个解决的方法,一定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自己的认知会慢慢打开,自己会通过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事知道如何看待坏话,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一个孩子背后是家庭系统,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背后是班级系统、学校系统,每个人都是在系统的关系互动中经历着,成长着。
所以,有时候个人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全班教育的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