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休日,特别的忙。忙着家里的事,忙着与朋友一起约定马上就要共同经历的事,忙着学校教研方面的事……
这几天,一直在苦苦的思索着:到底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一线教师团队要怎样开展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文化,研究方向有点宽泛,总觉得抓不到具体的点;益智趣器教学确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很好的与日常常规教学相融洽,有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轨道;绘本教学,在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新颖的故事情节一定能引发孩子的关注力,但是,一转到常规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吸力效果就大大的降低。原来,多数孩子有兴趣的原因是绘本里的故事,而不是故事里的数学知识。
看书,阅读,写作这条路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问题是,看什么书,理论的,还是实践的?谁都知道,最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是浩如烟海的教研书中去寻找适合每个个体看的书,推荐的人无法推荐。看书是很私人的事情,个体当下的价值期待与阅读的筹备量决定自身阅读的需要,怎好一个推荐就能解决呢?
一线教师,最最关心的是怎样让自己班上的孩子考上高分。孩子要考的好,必然就是不能做错题。孩子做错了题,可以反映出孩子部分原始的思维,当一个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孩子在脑海中没有清晰确定的本质判断,特别会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来。比如,因为不理解什么是“除法”,虽然在教师的强化下,除法的计算技能很行,但是,遇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进而导致乱解题……
有一种错,要追溯到孩子最最原始的地方去,那就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因此,多数教师赞同本学期的研究方向为抓“数学概念”课的教学。那么,“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研究要怎样进行呢?是否会研究到了一定的时候,又到了无法研究下去的地步呢?最最尴尬的是,如果一个半小时的研讨时间,大家没有研讨的话题 ……
如果能把研究方向与孩子的高分要求完美的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多做题,多占用时间来提高分数;既能立足于实际课堂,又能相应结合一点理论则是一线教师最最喜欢的数学教研。问题是,这条路怎样才会清晰的来到我们面前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