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54251/82bf358930459b31.jpg)
犹记得一个月前的面试,老师问我读散文是否读余秋雨,我斩钉截铁地说不,他还被别的老师调侃阅读口味老土。当时觉得这番对话饶有趣味,直到我真正地看到了余秋雨的散文。
只剩赧然了。老师是个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人,那时候,余的文字应是恰好抚慰青年的心灵吧。
暂时只翻看了很少的一部分,散文的真情实意才是宝贵之处吧!作者永远不必想着这一处用哪一款词不必拘泥小处雕刻琢磨,一感慨景致一落笔一切都缓缓流淌顺理成章而来了。
这种轻轻巧巧让我想起熬毕业论文的感受。有时候觉得自己急躁其实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期望自己刚坐下来便认真无比,刚坐下来就全情投入,这其实是太过理想化的,写东西这回事你耐心的等待,就像是久旱的竹林子,难得有点水可能不是瓢泼地倾倒,是一滴一滴地飘落,你是期待的你是开心的,因为它来了就好。
人生的很多细节缓慢地等待,总会在你眼前具象地展开。
想来普鲁斯特耐心地写下《追忆似水流年》也是想有天翻看文字就能清晰具体的回忆出那个下午吃的玛德琳蛋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