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学的某一天、在学校图书馆好巧不巧的抽出一本东野圭吾的书开始,我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这个图书大类“侦探推理”。
这几年陆陆续续的买了很多这一类的书、也看了不少作者的作品,看到好的作品总忍不住跟身边人分享那种畅快淋漓又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不是学术派、也不算较真儿的读者,可看书买书总要有个激情点才能源源不断的买书和读书,不然有什么意思呢?
每当“断粮”需要再找新书的时候,我都会看着书柜里浩浩荡荡的“已阅”心荡神驰、然后思索一下我最喜欢的是哪一本或者哪一个作者。
真难。
我喜欢东野圭吾的书,很多人诟病他的推理不够正统、情节不够颠覆。而我喜欢的就是他作品的细腻和攻心。像白夜行那样的作品有一部就够了,那种沉浸在情节里让人觉得深陷泥潭不敢呼吸的绝望感、那种阅毕良久心情不能平复而后咂摸出一丝丝对生活的后知后觉、那种想四处寻找希冀唯恐自己负了身旁人的小心翼翼,真的、这样的作品有一部就够了。
解忧杂货铺给我的惊喜不亚于重读一本书翻出老友的信、或者重现了某个小小的甜蜜的梦。每个人心里都有科幻的一面、而东野圭吾写出的恰恰是那个让人记不得情节却让起床变得元气满满的梦。这本书里的细腻和温情让我看着阳台不算耀眼的阳光感动而哭。
总之,我喜欢的东野圭吾无论情节有没有反转和颠覆、都能让人透过字里行间读出对生活和生命的敬畏,都能在并不熟悉的日本文化里品味人生百态。
而我另一个偶像一定是埃勒里·奎因了。
没错、奎因以推理著称,可他作品里的随意和不羁却随处可见。当然,作品的形式和特色总是脱离不了时代特征,他与读者在当时的报纸连载式互动现在已经几乎绝迹了,可书里的读者挑战环节至今都让读者对推理的喜爱更上一层。
最要大力推崇的应该要算国别系列了,作者毫不收敛的把推理的导火索放在书名里,更加毫不掩饰的“自大”让人挑战欲空前高涨。我负责人的告诉你、每一本都好看。
我看过奎因二十几本书、情节和人设没有一本觉得有瑕疵。
欧美的推理小说主人翁大抵都是有钱又有闲的中产阶级、即便最亲民的柯南小盆友也是后援团令人艳羡,这个大概是小说界最真实的写照了。推理需要大量的生活见识和社会积累,要想写的好看有意思就要真实又有所突破。几十年前的社会环境注定了平民和贵族群体不可能盛产推理作家,平民见识不够,贵族呢、生活礼仪太繁琐,简而言之:没空。东野圭吾的平民手法圈粉无数、从底层生活写出精致推理的确实不多,一直到现在推理界的主人翁还是被莎姐思维主导,也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哈哈,我就不说《无人生还》!
应该说、我不需要提她最有名的书去表达内心的震撼。无论看多少后继作者的书、多少制作精良的剧,重读阿加莎总能感慨千千万。另一个学界的泰斗也是我的偶像说过、好的作品是要能经的住时间的考验的,比如莎士比亚。作品风靡一时容易、尤其是当前一个标题就能引得十几万几十万的点击量和虚的阅读量,可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不止是写当下、反映当下,更要能有一些“普世”的精华。
比如我每每想要构思一篇小说都要自省能不能写出百之一二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到现在、可能包括很遥远的未来都会有无数的导演和作者趋之若鹜的参照她对场景的选择和刻画;更不用说旷世级别的人物形象和杀人手法。我唯独不够喜欢结局的写法,有点蛇尾和多余的攻心,许是莎姐写到最后力竭时、担心读者们也看的心力交瘁难过不已吧。
好吧,还有很多的好作品丰富了我许多的周末、还有一次不落的旅行途中。愿自己永远在回味好书的岁月里期待下一次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