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Mac的触摸板,讨厌它的键盘。
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喜欢上鼠标。
如果没有鼠标,我如何抡大锤?
近来直播圈又火了一个游戏,叫做 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大家简称其为“抡大锤”。看过PDD直播后戏称其为“勾住”。(链接无情奉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427066/?from=search&seid=12605122377881052710)
惊叹于这款游戏的设计,特意查看了游戏的官方页面。里面有作者的原话:
I created this game
for a certain kind of person
To hurt them.Launched on the Humble Monthly bundle on October 6th 2017. Steam release on December 6th.
特定人群?抖M?还是说,告诉久居他乡的浪子:“常回家看看” ?
撇开游戏本身,关于它我有两点想说。
其一,如PUBG,如“勾住”,一款足够优秀或者足够有特色的游戏已经不愁它的推广,因为如今直播平台的火热与它惊人的传播效应。大四的时候因为丑开偶然接触了斗鱼,但是斗鱼喷子太多,弹幕脏乱,看着不爽。后闻王校长创下“熊猫”平台,遂转战熊猫。绿白相间的清新风格与较好的弹幕让我至今未弃。一个高人气主播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如pdd,他庞大粉丝造成的正面、负面效应都惊到了我。他赚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不过,他的一句话,可以轻易的掀起“腥风血雨”。我总觉得,也认为确实如此,直播的价值如今被挖掘出的还太少,甚少,相当少,然而就有些要凉下去的迹象。譬如游戏,如果仅仅是从乐趣出发,推出一个直播优先且带有主播社交元素的游戏岂不大火特火?又岂能不大赚特赚?举一个简单的场景,你是一名晓勇的战士,抑或是轻盈的法师,四周是你的兄弟,带领着你们的是你喜欢的主播(也许是个萌妹,也许是个骚猪),战场厮杀。当然,玩法是很多的,非制限于厮杀这等野蛮行径。其实,当我们在看直播的时候,又有什么追求呢。野蛮地发着弹幕,野蛮地跟着节奏。直播社交,集体感,简单而野蛮地乐趣。
而这仅仅是在游戏方面。
如今人不吃人,还不能大家各自睡觉吗?
其二,是非常简单又疑惑的一点。看了作者原话的最后一行,我在Humble Bundle和Steam搜索了该游戏,结果均是Coming soon。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各大小主播玩的抡大锤都是盗版的吗?还是我见识短浅,这游戏已经在HB上发售过了。
值得深思呀。
我想抡大锤,我想常回家看看。
我讨厌Mac的键盘,很难用。我也讨厌3DM,很无耻。我喜欢36D,并自命清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