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

作者: 白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16:37 被阅读0次

    相对日本文学,日本艺术更阳光些,尤其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的。在浮世绘以及二战后的日本动漫算是日本艺术的延续吧,就如我们的玄幻文学,可能几十年过后,回首凝望,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已长成参天大树……
    ~~~~~~~~~~~~~~~~
    当我们在绘画和禅学以师父自居时,近现代的东方思想在世界传播却是日本做出的。禅学方面是铃木俊隆、铃木大拙等,中国的禅学只能以过渡者的身份存在(起于古印度、发展于中国,由日本传播于世界),日本的禅学更存粹、更“干净”。浮世绘由于日本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他们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并做到本土文化的输出和两种文化的交融。
    日本是由大和民族为主题构成的,名称来源于弥生时代,在奈良东部的大和建立大和政权,其含义是自主的气魄、处世的才能。而日本最早的文化源于绳纹时代,以生命一体感为基础,成为“绳魂”。绳纹文化体现的是狩猎文明,后来的弥才文明是农耕文明。两种文明进行不断的融合,在群体甚至在个体上体现出——融合简洁的外表形式包含坚强的内在精神。就如在影视剧看到的,谦卑的日本人内心有着不同寻常的倔强。
    日本文化最早是在贞观年间,在日本平安(公元九世纪)之前,日本的绘画风格称之为“唐风”。
    日本绘画具有物哀的特点,比红楼梦早800年的《源氏物语》(时间上对应中国的宋朝)在文字上就进行了充分的体现。物哀,由事物引发的内心激动,物和哀结合成为一种情感体验。在书中插图中的人物采用“引目钩鼻”的程式化画法。另外画作体现一定的倾斜度,使构图富有动感。
    日本的绘画完全的承继了日本文化的空寂、闲寂、物哀的神秘氛围,空寂指幽玄、孤寂、枯淡,可以概括为客体的无;闲寂包括恬适、寂寥、古雅,一种基于空寂的主观的、个性的自洽状态。


    image.png

    长谷川等柏的《松林图屏风》画中构图没有处于C位,呈现一种整体的和谐、神秘感。
    在大和派阶段,诞生了“琳派”。其特点是和现实的结合。
    代表人物之一表屋宗达,从绘画性到装饰性,大面积金色背景赋予抽象性的同时,相对画外的世界,产生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色阶鲜明给与画作神性,弹性的线条和画作的倾斜性一样,赋予画作动感。


    image.png
    另一位代表人物尾形光琳,采用没骨法,在其《红梅白梅图屏风》中,具象红梅和白梅在颜色和生长方面形成对立,二者之间的抽象河流将对立的二者融为一体,体现了对局部细致至极有别和极端抽象的完美结合。其作品特点一是空间多样性,二是平面图式的构成,三是色彩浓郁、丰富,四是世俗化。大和绘琳派形成了流畅柔柔媚、曲线模式、绘画和工艺的结合。
    image.png
    大和绘之后就是浮世绘,意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也可以理解为糜烂奢侈生活的绘画。其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发展背景是“应仁之乱”后的和平时期。
    浮世绘大发展另一方面受益于当时出版业的发展。江户时期的出版业受到明清木版画影响,其以模板刻印为准。在当时的江户,已是百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江户中期出现了以“浮世”冠称的通俗小说和器物。当时出现了日本版的金瓶梅——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及其插画……
    image.png
    到了1618年,画家菱川师宣受明清班花影响,将小时插图独立出来,单独欣赏,他成为了浮世绘的创始人。
    浮世绘画快速发展,主要有四种类型:美人画、春画、歌舞伎画、风景花鸟画四种。
    美人图:

    夕立:


    image.png
    从清水寺高台上跃下的美人:
    764201a3cbbc272d60bcaaf20820714.jpg
    雪中相合伞:
    image.png
    春画:春画,即中国的春宫图,日本人去掉“宫”字,意在强调世俗色彩,春画和美人画都是从吉原文化衍生出来的。画作荒淫的威胁感被滑稽幽默所消解,时时刻刻体现出“笑”。日本的原生文化未受到佛儒、程朱理学的影响,并且其本身没有具体教义、教典的巫术信仰。性作为神的化身,属于泛神主义。
    《海女与蛸》/葛饰北斋(别样的葛老头……):
    image.png
    这种春画的魅惑和神威,在日本诗歌也有所体现,诗歌的本质是春图的余温。
    日本的春图用极度夸张的手法,粗野之感,人物沉浸在无我状态,躯体之间近乎缠斗,曲线的力度。在日本人眼里,中国的春画,只有肉欲,没有艺术美感。他们对性器官的崇拜,达到了超现实主义,但他们的画作没有全裸的。
    歌舞伎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风景花鸟画:
    《三围景》/司马江汉:
    9a764f4dd395906e03b3a5981919b7c.jpg
    东都名所佃岛/歌川国芳、东都首尾之松图:
    96bfd6ca7a21ab80c24ff47fe775cda.jpg
    《西瓜图》/葛饰北斋:
    image.png

    《庄野》/歌川广重:


    image.png
    《龟户梅屋铺》/歌川广重:
    image.png
    《大桥暴雨》/歌川广重:
    image.png
    《弄笛图》/月冈芳年:
    image.png
    小林清亲:
    08d3f95d3ebef92759fdbeb67d7fb4f.jpg
    c1b3f5388de21c2fe6be0cdc58b947b.jpg
    相较于西方艺术,日本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东方式感性体验。浮世绘时期,西面的中国在进行太平天国战争,中西间的贸易中断。在此时期,来自中国贸易转至日本,日本文化开始输出,其中浮世绘是以商品广告、插图的形式面向西方的。
    日本的林宗正在文化输出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将日本名作以较低的价格卖给西方,档日本认识到时,为时已晚。
    彼时的西方还处在印象派的酝酿期,安格尔的《大宫女》拉长了人体的躯干,强调轮廓和整体的流线型。在巴黎日本艺术爱好者还成立了“日本酒之会”。在欧洲,仅次于葛饰北斋的是歌川广重。
    法国学者拉坎布尔将西方人对日本艺术态度从日本趣味到日本艺术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一是折中,装饰性;二是自然主义;三是简洁洗练;四是原理的 深入研究。
    欧洲人注重外在的研究,日本艺术注重内在的,内外合一的。日本的艺术绘画,时时刻刻体现生活的气息,在日用品上时有体现。西方艺术从日本艺术中感悟到心得艺术形式是自然与抽象的结合。尽管,日本艺术缺少逻辑体系,但是他们对三维的消解以及平面化的处理,为印象派诞生打下了基础。赖特认为日本艺术是结构艺术,一种理式,每个元素构成有机的整体。
    可以这么说,没有浮世绘就没有印象派:
    高视点的俯视构图、平涂,对画面的主观把握,对马奈产生可深远的影响;色彩的明暗性以及色彩的组合、对季节气候的敏感、装饰性对莫奈的影响;室内光感、非对称、色彩的平衡、闲散状态、对角线构图、大胆意外的形体、简洁、动感对德甲的影响;对角线、灵动的曲线对劳特雷克(作品形式最接近浮世绘)的影响;俯视图、饱和的色相、简短的线条、宗教般的精神、再现抽象化、平面化、独特的线条捕捉动态和形状等对梵高的影响;斜线、装饰性、俯视构图、放松的意识、去空间性、平涂色块对高更的影响。
    就如梵高在书信中所说:“他们只是在研究一片草的叶子……”。
    浮世绘的本质是平民、个性、生命,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即流动的、植物的曲线。这些源于他们的泛神论,在所谓的“物哀”中,体现互渗,彼此的爱,质朴而真诚。
    概括起来浮世绘绘画主要特征非对称构图、抽象的装饰性、明亮的色彩。非对称的构图:不连续的形状存在继续蜕变的潜力,构图主体的不完整性更加接近本质等,这些如留白;而在北宋的《宣和画谱》中写道:“日本国,古倭奴国也,自以近日所出,故改之。有画不知姓名,传写其国风物山水小景,设色甚重,多用金碧。考其真未必有此,第欲彩绘璨烂,以取观美也。”足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学界以老大自居、故步自封的心态。明亮的色彩:日本将赤黑白青最大程度的应用,营造明亮的世界。
    日本从中国唐朝开始一直以学生姿态吸收外来之学,坚定地奉行拿来主义,丰润的本土文化,开出了绚烂的樱花。相比较中国文化,在“大”上下的功夫过多,缺少感性和真诚,缺少自我的意识。中国的近现代及以后的文化、艺术还要走很长的追赶路,不要盲目自大,终会再创辉煌。
    最后附下葛饰北斋女儿葛饰应为的作品:
    image.png
    image.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世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qf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