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作者: 大瑨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08:14 被阅读1次

    一本《目送》,七十三篇散文,七十三个故事,七十三次对话。

    有父亲,有母子;有朋友,有兄弟;亦有牵挂与离别,失落和放手。写散文的文笔都是极佳的,写完广传于世的更是上品,更不用说好评不断,世人推崇备至。足以见得《目送》的精美与深邃。它精美的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深邃的让人不得不中途停下,认真思考。

对于这本书,不同性格、不同阅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觉得的作者太过消极,有人却觉得这确确实实的写出了人生。读完这本书,我内心里更多的是震撼。

  《目送》是龙应台在父亲去世后逐渐体会的一些感悟,而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最后一章有篇《注视》。她这样描述她病重的父亲:“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神,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跳愈来愈微弱,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和你们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

    人这一生这么长,又这么短。这条路上来往过客无数,行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父母,虽然无法陪你走完全程,但他们陪你走过的每一段,一定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扶和关爱你。他们会越走越慢,最后渐渐的走不动,需要你停下来,转过身去搀扶他们。我们会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责任,自己也逐渐成为父母,对于儿女而言我们是港湾,但于我们本身而言,港湾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这世界那么大,但容身之处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夜深人静时会想,父母百年之后,这天地间最了解,最无条件包容你的人离开以后,这层羁绊断了以后,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会不会生出浮萍无根的彷徨与无依。会不会在偶尔想要撒娇,想要发泄,想要倾吐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最能抚慰你的地方,少了两个最为温暖的人。

    龙应台在序中写道:“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读完此书,我也逐渐明了,对于人世间亲情的牵绊,那都是人生道路中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所以,有的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然后,轻轻告诉自己,对于过去,不再遗憾,面对未来,无须忧虑,而现在,加倍珍惜吧。

                         

                     

相关文章

  • 目送

    一 生活,是一场目送。 目送你上班, 目送你上学, 目送你出差远行, 目送你...

  • 目送

    就像我期待的那样 一个远远的眼神 不亲切 不疏远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目光 还能有多远 就像谁也不知晓沟壑 从何时出现...

  • 目送

    自古多情伤离别,尽管不愿不想,可人生中有太多的离别,躲不开,也逃不掉。 我们只能默默站在离人身后目送,或者只能在身...

  • 目送

    那日,你中午离开,我目送你。你总是一个小行李箱加一个背包,换好鞋子收拾停当,我去按电梯。没有什么拥抱或者情话,你进...

  • 目送

    话未完, 车停在前头 我们都笑着想送 你在车上我在外头 张口 话犹漫心头 车与我背道而驰 我们各自前走 诗与远方 ...

  • 目送

    清明节放假孩子们回耒住了三天,有说有笑好热闹,孙子外甥忙的做作业玩游戏,我们老俩口忙的做丰盛的饭菜,累是累了点,可...

  • 目送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繁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

  • 目送

    “快回去吧,下雨呢,好冷。” “不冷啊,等你上了车我在回家。” “你都不知道穿袜子吗?脚丫子不冷啊。” “哎呀,就...

  • 目送

    今年春节,抽空重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同样的文字,二十年后重读,不同的感受。 大学那会儿,以为自己能够了解那种“岁...

  • 目送

    墨绿色的封面,里层是作者坐在台阶上灿烂的笑靥,我曾一度揣测大家之作的文风笔墨是如何挥洒在字里行间,深邃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wo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