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里面他以一连串的生活场景对“差不多先生”从小到大进行了极为生动的描画,大概意思是说他凡事只要求差不多,就好了,从不求精确,最后他的名誉越传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后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当然鲁迅先生描画的是他那个年代的现象。而近一百年后共和国下的我们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就是要道一道这个话题,我把他称为新“差不多先生”-一个凡事不讲原则的先生。不过我没有他老人家那样犀利的笔峰和幽默的语言,我这只以一个普通共和国人的普通的眼光来描述下我每天接触到的当下国人的生活面貌和处事的态度。
从近代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愤笔疾书《阿Q正传》,到现代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他们都在恨国人不争。依我看,一百年后的今天,“差不多先生”或许死了,但他的后代却仍然健硕地活着,他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新“差不多先生”。新“差不多先生”除了凡事只讲差不多,不求精确外还多了一些新的习性,比如:凡事不求合理、合法,只求合情;凡事不讲合情,只求能对付过去便可;凡事不讲原则对错,只讲中庸平衡,只要能照顾到自己的面子便可。因此才有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家长请老师关照学生、患者家属请医生竭力医治患者、老百姓求当官的办事,不管那些事是不是分内的,他们都得先送个礼过去,即便他们知道那是不合理法的;只要没有摄像头,司机便试红灯为无物,想闯就闯,只要没人抓,行人便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毫不脸红,只要对方不说,在公交上踩到、撞到别人便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即便对方察觉,有所反应,很多人也只是毫无诚意地背对着人家说声“不好意思”,写到这,我不禁要插句-呜呼!我真是替国人脸红;发生了一场纠纷,调解的人不是来分析事情的原委,评判双方的对错,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各打二十大板,然后一句:你看,你们双方都有错,所以就请互相担待点,不如这事就这么算了。就这么算了,占便宜那方当然好了,按理说吃亏那方应该不会那样坦然了吧!?不过,事情并不如你所想,吃亏那方也没再说什么了,即便不爽最多也就是再在嘴上骂道几句了,有再大委屈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了,你可能要说,他为啥要这样难为自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家已经给他们打圆场了,照顾到他们的面子了,对方不再说什么了,而吃亏方若再穷追不放那就是他的不是了,人家会觉得是他在无理取闹了,当然你也就得不到同情和帮助了,这绝对不是他想和敢看到的,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想必也没几人敢再较真下去了吧!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做倒也还好,若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被这样胡搞一通,你想想会怎样?那些占便宜的会更肆无忌惮,的寸进尺,那些吃亏的会郁郁不平,埋怨社会,觉得总是好人吃亏,做坏人总是比做好人来得有利,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向那些占便宜的人靠拢,而我认为这正是我们的社会风气每旷日下的症结,太可怕了。所以我一直倡导要是非分明,让好人好报,赢得尊严,对坏人应是视同过街老鼠,决不姑息,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报应,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才真正能得到好转,这样我们的酱缸才能最终被砸破,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得到各国人民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