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16

2018.11.16

作者: 悠然见南山a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22:36 被阅读35次

    似乎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识字看书的。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自家、亲友处,凡有书籍,我都要拿来读一读。慢慢长大了,靠四处借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读书欲望。一个星期天,我骑车去了镇上,那里有个小小的新华书店,里面有很多很多书,摆在木制带玻璃的柜台里面。我每次去,都会叫售货员阿姨帮我拿书出来看,刚刚开始的时候,阿姨们还很热情地招呼我,耐心地帮我选书,拿书,几次三番之后,他们发现我只是看,并没有钱买,就不再热情招呼我,甚至冷落我。我的这一条读书的路又断了。上中学之后,我有了一个新同桌,她有一个听起来像男孩子的名字,但其实她长得一点也不像男孩子,长长的发辫,鹅蛋形的脸,双眼皮大眼睛,唇红齿白,典型的小女生。我们俩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因为我们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书,并且她家经济条件特别好,因为她父母是养貂的,还养鱼,在那个年代,这就是个富裕的家庭,她有好多好多书,是我听说过,憧憬过,但是无法拥有的。由于我们两家相聚甚远,所以我想去她家看书,只能是周末放假才行。除非刮风下雨,我都会一如既往背着书包,骑着二八自行车,跑十几里的乡路,去她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看书,一起看他们家养的那些小貂。那几年,我从她那里读了很多书,她也从我这里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用现在的时尚说法,我们俩其实是一对互补型的好朋友。

    她有全套的古典四大名著,有很多外国文学巨著,有当下流行的作家的作品,有诗集……我感觉自己真的像一匹野马,觅得了一片广袤的草原,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读不完的可以带回家继续读。这样,刮风下雨的日子,我就不孤单了,因为有那么多书陪伴我。

    某一天,我们俩写完作业,又迫不及待地一起翻看她的书籍,一本路遥的《人生》跃入眼帘。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国,反响热烈。由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为同名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些都是我后来了解到的,当时只记得,曾经在家里的"戏匣子"(那时候农村人对收音机的一种通俗叫法。)里听过说书人讲这个故事,记得尤其深刻的是,乡里孩子们见巧珍和高加林一起去县城,他们跟在后面一起起哄唱的那句:"高加林,刘巧珍,老头老婆上县城。"因为听过,所以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也耳熟能详,只是没有机会拜读文字。这次在同学家看见,简直如获至宝。征得同学同意,我把书带回了家。我从小到大,有一个别人不能理解的习惯,就是如果有一本好书,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一口气读完,即使以当时我的知识和生活阅历不能完全理解,至少也要囫囵吞枣地先读了,至于能吸收多少营养,那是后话。拿到《人生》之后,除了吃饭睡觉上学写作业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几乎都扑在了书上,晚上写完作业帮妈妈烧火做饭,挑水浇地,这些都是心甘情愿迅速麻溜快地做完,目的就是能让我有更多时间读书。有时候也会坐在锅灶旁一边烧火一边读,读得痴了,迷了,还会因为火没烧上或燎出来了,遭到父母责骂,但是,沉浸在书中的我,怎么能在乎这些呢!一本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我不过挤了几天的时间,就读了两遍,仍然意犹未尽。直到现在,我带学生的时候,一直纳闷,他们为什么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读了一个学期还读不完,关键是没有读书的动力,没有时间的紧迫感,说得时髦一点,拖延症在作祟。总以为时间还有的是,书非借不能读也,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个个都丰裕,父母也都舍得给孩子花钱,书买了一套又一套,玩具堆满了屋子,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却匮乏了,很多家长以忙为由,非但自己从不读书学习,也极少陪伴孩子读书,他们总觉得,书买了,孩子自己就可以读,不读也没有办法,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父母在当时都算是读过书的人,所以,他们也经常看书读报,我的母亲当时是生产队里的妇女队长,村里给订了《妇女》杂志,母亲经常在劳作之余或者晚上睡觉之前读一会儿杂志,我也经常跟着母亲一起读。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人生》对我的影响,当时我的一个远房表哥,正值谈婚论嫁的年龄,他有一个自由恋爱的女朋友,俩人志同道合,浓情蜜意,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可天不遂人愿,双方父母知悉后,都不同意,要棒打鸳鸯,女方家长甚至把女孩子关进小屋上了锁,以阻止两人见面。男方家长也使出了浑身解数,阻挠两个人的交往。当时读了《人生》之后,再亲眼目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一是为表哥抗争,二是觉得这是个好素材,幻想着,说不定自己也能一举成名呢!于是,偷偷地开始构思,为了了解更多表哥和女朋友之间的故事,我经常跟父母聊天时故意谈及表哥,有亲戚朋友来串门我也故意扯上这件事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中了解到,表哥跟女孩子是同班同学,一直相知并相恋,两人的家境不同,学历差异是造成双方父母极力阻挠的最大障碍。八十年代提倡年轻人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落伍,表哥和女朋友这段恋爱得到了包括我在内很多年轻人的推崇,但是也遭到了思想封建守旧的家长们的大力抨击。

    后来,女孩子无奈之下接受了父母给介绍的相亲对象,但是却在定亲的前几天突然离家出走,表哥也同时失踪。家人猜测他们是一起私奔了,一边手忙脚乱地处理定亲不成造成的后果,一边四处寻找倆人的行踪。最后终于在女孩子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找到了俩人,在父母信誓旦旦承诺不再干涉俩人婚姻大事之后,他们才放弃继续出走,而回到家乡,并最终喜结良缘。这一充满喜剧性的故事,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我大喜过望,我以《私奔》为题,开始了我的小说创作之旅,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每天把例行公事的那些都做完,我就一个人躲进屋子里,废寝忘食地写作,有时候写得天都黑了,看不见东西了,还摸黑在本子上不停地画,那个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是文思泉涌,走路吃饭睡觉,甚至上课都在想着我的小说。

    断断续续写了将近三个月,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终于大功告成了,我抱着那一摞各式各样的本子,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仿佛自己即将因此一举成名了,那份激动让我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以致影响了上课的状态,被老师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说我不务正业。我心里那份美好的憧憬一下子就降到了低谷,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父亲一生怀才不遇,郁郁寡欢,他把自己一生的梦想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尤其是老幺的我。对我的严厉程度,达到了极致。但是也因为我的倔强,父亲对我无计可施,只能以自虐的方式来惩罚我,记得那次,父亲以死相逼,最后导致我将自己的手稿付之一炬,后来又以黛玉葬花的形式亲手埋葬了它们。同时埋葬的 还有我对文学的一颗狂热之心。

    一部《人生》,写尽高加林的人生百态,正如路遥在《人生》的篇首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一个多么深奥的话题,它漫长却又短暂,简单却又复杂,需要我们用心走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ep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