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到底值不值得
绿色牧羊人/文
“待我长发及肩,两鬓如霜,满眼昏黄,肥肉堆垒,放我回京城可好?”
6月29号打球拉伤了小腿,得空休了两周,接着7月中又开始连着出差一个半月。一瘸一拐地从北京飞到锡林浩特,一周后又经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第二周周末自己接到通知就回到北京,第二周周一早晨飞到重庆,两周后和大雨一起到达合肥;一周后,台风已经离开,我们从合肥飞到厦门,从机场去泉州的路上,我发出上面这样一段"吐槽"。
十天后从泉州回到重庆,三天后,终于在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晚上回到北京。在空荡荡的新办公室里绕了一圈才找到自己的新座位,放下资料,整理了一个月以前同事帮忙搬来的物品;两个小时后,自己关掉所有的灯、空调、窗户和门,拉着行李箱走出去。周五夜晚,每个十字路口,烧纸堆的火星在风中窜起,空气里弥散着焦枯的味道。那时的我身心俱疲,恍恍惚惚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孤魂野鬼,即便在中元节也没有谁会给我烧一把纸钱,摆一份供品。
回到住处,发现文竹已经枯死,两盆仙人掌还健在。重重地倒在沙发上,又想起那个问题:漂泊,到底值不值得……
漂还是不漂或者怎样漂,是时常让很多人纠结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需要选择的,只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开始,到哪里去。
某时某地,我们都是一种暂时的状态。
我们时常是一座城市的游客,是别人生活里的过客。人们对故土的眷恋,兔死首丘的传统和不愿背井离乡的情怀,异乡人写出了很多的感伤诗句:“日暮客愁新”,“江枫渔火对愁眠”,“独在异乡为异客”,“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说起漂泊和奔波的人,也通常都是满腹辛酸,似乎都是生活所迫,居无定所,一副衣衫褴褛,可怜楚楚的样子。
父母在二十三四岁离开家,到了两千多公里外的内蒙西部。三十多年里,他们先在农场做知情插队,又调动几次工作,最后从事业单位退休,每月领着一点退休金;从农场宿舍搬到郊区的宿舍,然后自己盖了房子搬回城里。他们以前都很少出远门,也就是在附近的公园遛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去城市另一边的市场买水果和蔬菜。小时候,老妈跟我说,你们以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可是等他们年纪大了,也需要在孩子身边,有所依靠;也为了能够照顾小侄子,他们收拾全部家当返回省会,彻底变成了老漂。从内蒙搬走前,我趁端午节赶回去帮着收拾,老妈看着一屋子杂乱的书籍衣物说:"这以后再想回来可是不容易了。"老爸说:"你还回来干啥?!"其实,他也就是有点嘴硬。老爸说要去就早点儿去,年纪再大一点就更难适应了。他们现在的任务是早晨做饭,送孩子上幼儿园,中午做饭,下午接孩子,晚上做饭。老爸经常抱怨那座城市的路修得乱七八糟,没有几条直的,去哪儿都不好找;老妈越来越少单独出门,不敢坐地铁,不愿意坐公交车,因为害怕回不去,只是偶尔在自己在小区里走一走。他们也一把年纪了,在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
一个同学家的老房子已经被拆掉,回去以后只能住在宾馆;过去的生活和房子一起,只能存在回忆里。他的父母也已退休,搬去他在的城市帮他看孩子。老人们带着孩子冬天住在海南,剩下几个月在内蒙——两座陌生的城市。不管在哪里,除了家人和亲戚,没有几个朋友同事熟人,很孤单。那种感觉,不是拥有金钱,住大房子,开好车,吃当地的美食就能缓解和改变的。大家或者因为早已衣食无忧,就更加注重精神世界。有一次我说,"小孩子长得很快啊。阿姨满脸愁容说: "哎呀,我们觉得可慢了。每天的感觉都是:终——于——又熬过了一天。"
我们身边的同龄人——同学,几乎都是去外地上学,留在异乡立业成家,或者北漂沪漂几年后又回到家乡。留在哪儿最后好像都不重要,有了多年的打拼积累,看上去大家都过得还不错。
自己的生活更是奔波,不断地变化城市,变化住所。 在外地上学,毕业后出国。回到北京,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短的几天,长的要两三个月。行李箱里的东西,已经形成了“标配”,很多的物品,甚至一直都放在里面,反正不久可能又要离开。年审疲于奔命的时候,一周去三四个城市,还要晚上加班到凌晨,有几天紧张得根本睡不着,白天晕晕乎乎,整个人感觉处在崩溃的边缘。有同学问我,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奔波——我真的找不出合理的或者至少能够说服自己的解释;也有同学朋友偶尔会说,羡慕你们可以去很多地方……可是出差不同于旅行,我们在最热的时候去重庆,在最冷的时候去东北;遇到各种情况:飞机晚点,航班取消,高铁晚点……我们经常在半夜收拾行李,在机场车站间往返,住快捷酒店,吃毫无味道的套餐,加班熬夜,这都是家常便饭。那些旅程中的无助麻木,头疼脑热,腹泻呕吐,只有自己知道。
第一年,觉得出差还好,能去一些新的地方,看看没见过的风景。时间长了,就有点麻木,不仅收拾行李的时间从几天变成了提前一小时,即使是新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新鲜感,陌生的环境似乎已经不能刺激神经让其紧张兴奋。在飞机火车上,遇到正点会觉得很奇怪,也会看航空杂志,旅游书籍,也算是能做一点与平时生活不同的事情。
出差——尤其是连续出差的时候,经常盘算一个月几千的房租又白交了,纯粹是租了一个仓库。想着是不是应该退了房子,然后回北京就找个酒店过几天。
出国的几年,搬过五次家;在北京,又搬过几次。最近的一次将是月末,因为一直要出差,不知道能不能提前回去,收拾整理东西,再找一个暂时安身之地。当出差遇到了搬家,纠结的心态,虽不是百抓挠心,但也让人有点焦躁。不过既然漂泊了这么久,一定能找到对策,处理好。
很不巧的是,部门的办公室也要换地方。我们需要出差的,只能提前把自己的杂物收拾打包,请其他同事带过去。换办公室,是因为业务量大了,人员太多,是值得庆祝的事情;租房到期要搬家,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最近总是在考虑,这样漂泊的生活到底值不值得?想了很久,还是没个所以然。还是那句话,有得有失,各有利弊吧。
很多时候,我必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买东西,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感受陌生的事物……到一个新地方,必须保证自己尽量不犯错,迅速地辨清方向,尽快熟悉环境,这些倒是没有太多的障碍。漂泊无定,就算没有让我们内心强大,至少让我们在很多时候,能够内心平静,能很快地接受现实,想办法适应和改变。我们在一个地方几天后,就可以给当地人指路,好像我在那里已经生活了很久,不再有陌生感。经常到了酒店后,不是倒头昏睡,而是打开水龙头,哗哗哗地洗衣服。
大多数的同学朋友,都选了一座城市,定居立业,买房置业。偶尔旅游,时而出行,倒是也很惬意。很多人的孩子都该上小学了。我们这些另类,还在到处乱走,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居无定所。虽然国内大部分省区都到过了,能有机会看看风土人情:我曾经在成都的神树公园遛弯,也在铁岭西丰县逛过农村的集市……也能尝尝当地的小吃,比如在重庆吃担担面、火锅,在沈阳吃锅包肉,在锡林郭勒吃手把肉……偶尔也能逛逛各地景点,最近一年里去过的博物馆有宿迁、徐州、鄂尔多斯、锡林郭勒、重庆三峡……不管怎样,心里当然也会觉得不安定,好像还没有找到固定的落脚点一样。然而如果有一两个月没有出差,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就要盘算着去某个地方走走看看,转转遛遛,散散心。如果有一天真的不再做这种工作,那真的还会感伤和怀念。
恰好看到张爱玲的一句话:"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有的漂泊为了学业,有的为了家人,有的为了工作,有的好像只是因为习惯……年轻的时候,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去一些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古人不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很多种风景,有很多种生活方式。我们如果只是停留在一地,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去知晓感受和体验。漂泊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需要继续寻找那些所谓的答案。值得不值得,也只有等到很多年后安定下来,回味的时候,才更有意义。
在鄂尔多斯,同学说,留下来吧,和大家在一起多红火;到了重庆,朋友也说,留在重庆吧,多好。我当然知道,大家只是真心的"开玩笑",我也只是在路过的时候感慨。父母回不去他们的老家,我也再回不去那座出生的城市和内蒙,更不会在某一地久留,我们都只能继续走下去,继续所谓的漂泊。
春去秋来,可是我不一定会再来;日出日落,我们却不一定能够在匆忙中再见。经历了无数次的相遇,才知道每一份相遇都不是注定;感受着无数次的离开,才知道每一次分离,也许意味着永远。有时觉得,从前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而我们现在的漂泊,不只是为了几份新鲜,更多的也是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或者是物质的富足,或者是精神的满足。 我们都是漂泊的牧羊人。
2015年8月3日至2015年8月5日 重庆
2015年8月9至25日修改于合肥、晋江
2015年9月2日整理 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