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1
大学毕业之后,我们306宿舍的四名好舍友,分散到全国各地,很长时间都没有机会见上一面,聚上一聚。直到2017年12月的某一天,山山、桃子、张伟机缘巧合下都来到省会C城出差,而我又在不远处的Y市定居工作。
于是,大家都抽出一天的时间,在百忙之中来了一次三年离别后的温馨聚会。
在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讲述这三年来的种种境遇和磨练。很显然,大家都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青涩大学生了,而是在职场、社会、家庭三层羁绊之下,越来越坚强且有规划的“成年人”了。
山山稍微抿了一口白酒,突然询问了一句:“桃子、张伟、晋寒。毕业这三年来,你们有什么遗憾吗?”
桃子思虑片刻,满眼悔恨地回答道:“我这三年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没能和慧慧走到一起。你们也知道,我们从大学那会就相识相遇,彼此之间的感情不是说淡然,就能够淡然的。”
的确,初恋感情,往往是很多青年大学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怀念,我们都希望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果却对眼前幸福置若罔闻,不够珍惜,结果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后悔。
随后,我也跟着说了一句:“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留在省会C城工作,而是回到了Y这个小城市。虽然降低了生活压力,却也受到了小城市的各种限制。”
是在大城市拼搏打拼?还是回到小城市小富即安?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问题。不管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往往都会有左右纠结,患得患失的遗憾和难过。
见我和山山言之凿凿,张伟也安奈不错,惆怅叹息道:“我这三年最大的遗憾,就是花钱太多,消费太盛,虽然工资不少,然而根本没有攒下多少钱!”
这个时候,我们三人把目光投到张伟的身上,心中对于“存钱”、“省钱”、“攒钱”这些概念和习惯,突然生出莫大的共鸣和认同。
的确,对于很多90后、95后,甚至是00后来说,殷实且稳定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观念——从功能性消费,渐渐变成了个性化消费、品牌化消费、兴趣化消费、精致化消费……
追求品牌,张扬个性,显示某个社交属性,这些已经成了很多青年人士消费习惯的重要改变。
尤其在这个包罗万象,眼花缭乱的时代里,人们为了确保较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渐渐习惯以“透支未来、提前享受,及时行乐”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光鲜亮丽,甚至是“他无己有”的快乐和满足。
小到分期买个手机,大到首付买辆汽车,更有甚者,用分期贷款的方式,购买一些轻奢物品,尝试一些奢华经历,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虚荣和体面。
在这里,我不是说分期消费不好,而是着重强调:一定和结合自己的真实处境和未来规划,合理消费,勤俭消费,而不是盲目消费,透支消费。
2
询问大家几个比较扎心的问题:
工作1年后,你存了多少钱呢?
工作3年后,你存了多少钱呢?
工作5年后,你存了多少钱呢?
……
很多人存攒不下钱,的的确确受到物价太高、房贷车贷的影响,然而自己本身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盲目、透支的消费倾向。说几个有些极端的例子:
有的人,购买一对2000多元的名牌耳机,仅仅为了获取更好一些的音乐效果;
有的人,购买一只3万多元的轻奢腕表,用他的话说,同事们都戴着好表,我也想给自己置办一只;
有的人不顾家人反对,贷款买了一辆豪华汽车,虽然虚荣体面和驾驶体验都满足了,然而自己却要背负每月7000元的车贷,日子一下子紧巴了起来。
有句话说的很对:“和消费能力强的人待在一起,我们的消费欲望也会潜移默化的拔高和增强。”
我们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同样也和自己的“选择角度”和“判别定力”密不可分。无论是对于个人喜好的消费,还是对于家庭生活的花销,我们都要明白什么东西是应该的,什么东西是需要克制的,什么东西是需要推后的。
我们不是不可以购买一些“高大上”的物件,从而给平铺直叙的生活一些小安慰和小惊喜。但是,我们也一定要量力而行,从长计议,把钱用在最关键的刀刃上。
提到存钱攒钱,就不得不提一贯勤俭节约的山山。大学毕业之后,山山来到某省会城市工作,虽然工资收入不算太高,但他素衣素食,省吃俭用,三年多时间就攒了20多万。
眼看当地房价节节攀高,山山显得格外庆幸,用他的话说:“多亏自己攒下这么多钱,要不然房子首付真心拿不出来!”
有句话说的很对:这个时代,正在奖励默默攒钱的人,因为很多购房、创业、教育、跳槽的机会,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自信从容,自由选择。
3
是提前消费,还是延迟消费;
是及时行乐,还是延迟满足;
是眼前诱惑,还是长远利益;
是透支未来,还是成就未来;
……
不同的选择,往往会带来正反不一样的人生趋势。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他以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 4 岁儿童为实验对象,测试他们“是否能够控制自己不吃摆在面前的棉花糖。”
实验的过程是将 4 岁的儿童单独叫到一个小房间里,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你可以现在就把这颗棉花糖吃掉,但如果你能等 15 分钟后再吃,那我就多给你一颗棉花糖。如果你在 15 分钟之内想吃棉花糖,需要先按铃然后再吃。但是如果吃掉棉花糖,你就无法得到额外的棉花糖。”
这个实验最后的结果是,有一部分孩子没有按铃,而是直接吃点棉花糖,而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有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决定按铃吃棉花糖,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抵抗了诱惑,等他们回来,所以得到了两颗糖。
大约20年后,沃尔特·米歇尔对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三分之一抵抗住诱惑的孩子,都拥有了更高的学历、和更健康的体重,SAT成绩也比直接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无论是在“棉花糖”的实验当中,还是在具体生活当中,能够懂得推迟享受的人,抵得住眼前诱惑的人,长远规划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更加优秀和成功。
4
为什么我们要存钱、攒钱、省钱?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要说三点:
第一,对于绝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攒钱存钱绝对是人生逆袭唯一的机会。尤其是在买房、创业、教育这三件事情上,集中有限的资源,放在任意一个点上,哪怕仅仅选对、压中其中之一,依然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跃迁一个台阶。
第二,存钱攒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少未来的风险和挑战,让我们更加自信和从容,不至于焦虑和迷茫。很显然,很多年轻人之所以焦虑抑郁,以及对未来的不自信,都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从而越积越盛的。所以,不管我们收入多少,都要拿出一部分存储下来,给未来的自己多一份安全感和可能性。
第三,存钱攒钱的习惯,往往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格,日积月累下,就会延伸到更多的事情上,产生更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减肥、学习、锻炼这些事情。
是大餐一顿,还是乖乖减肥;
是安逸片刻,还是持续学习;
是闲闲逸逸,还是咬牙锻炼;
事实上,这些都是“提前享受和推迟满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甄别差距。
——
——写在文章最后的话
不管我们收入多少,是几千,还是几万,都应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储存起来,留给未来的自己,留给更加重要的事情上去。不要贪图一时的享乐,一时的虚荣,就追求名牌、追求体验、追求“只为让别人看到”的精致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