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意味着寒假结束了,很多老师在朋友圈会倒计时假期的余量,我也不可例外,莫名地焦虑,今年尤是如此。
听了樊登老师讲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谈不上自己有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虑感少了一些倒是真的。
因此,自己在kindle下了这本电子书,读了一遍,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的作者一行禅师是放逐到法国的越南人,是和平主义者。这本书是他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读完了这本书,我对禅修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过去,只要看到“禅修”两个字,我就会想到“佛学”,眼前的画面就是寂静无声的空间里,一张蒲垫、双手合十、点一柱香、嘴里念着经文,总觉得置身于此,才是真正的修行。就像,一个人只有去阅览室才会好好读书一样。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修炼的内容无处不在,吃饭睡觉、洗碗拖地、行走坐车……
洗碗就是洗碗
说到洗碗,很多人觉得是一种难以逃脱的负担,面对一大盆油腻腻的碗盆,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记得小时候,我妈给我和妹妹定过一个规矩,谁吃得慢,最后一个吃完,谁洗碗。于是,每一顿饭就像打仗一样,我和妹妹不是你赢,就是我输,然后,会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到那无辜的碗上,水池里常常会“咣当咣当”的,以致于今天看来,那些不小心“牺牲”掉的碗一定与我们当时的情绪有关。
长大后,同样要面对一日三餐后的洗碗问题,总觉得不公平,凭什么老公和儿子休息玩的时间,我却用来洗碗,于是连连抗议,他们只好屈服,但怎么说,从他们的表情、动作来看,根本不是面对着水池里的碗,依然是在完成任务,是在帮我做事。于是,我又担心洗不干净,根本无法抛开洗碗的过程,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能早点读到一行禅师的这段话就好了: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因为“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实相。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存在,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
这样思考以后,你会发现,洗碗的时候,少了很多的杂念,你会认真呵护手中的每一个碗,接受洗碗这样的当下,好好享受这样过程。
都是自己的时间
以前,我常常对朋友说,现在的时间仿佛都不是自己的,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更是如此。感觉属于自己的空间太少了。文中开篇引出一个家庭的例子,折射出有孩子家庭生活的不轻松,正如书中的艾伦一样,我们总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一部分陪孩子,一部分拿来做家务,一部分做自己的工作。剩下的时间才是自已的。
后来艾伦却不这样分割时间了,他把陪孩子的时间,也当作自己的时间。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教育问题,孩子的各种作业,学习准备,会占用自己很多的时间,会疲惫不堪,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孩子给老年人带,或者送到补习班,我不是拥有更多的自由了吗?这个时间我不是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了吗?
很显然,把这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当成了负担,觉得是一种霸占。
写到这里我也很惭愧,儿子有时突然抛出个问题,我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慢好几拍才能回复,引得他总是抗议:妈妈,你听见我的问题了吗?还有好几次,步行在路上,儿子说:“妈妈,我给你讲你历史故事,正好给你补补历史。”
看到孩子一脸自信急于表现的模样,我连连说好。
结果,听着听着,不是忍不住看街旁服装店橱窗里的衣服,就是想班上这周布置什么特色作业,还会想到七姑妈八大姨哪家有个什么生日之类的……
思绪飘到了十万八千里,被儿子自己出的问题拽回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语无伦次。
儿子说:“妈妈,我就知道你没听,我再给你讲一遍,这回你一定要认真听!”
这就是没有保持正念,没有与把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保持一致。
吃橘子要一瓣一瓣吃
有一次吉姆和一行禅师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边吃边谈论自己的构想,吉姆深深地陷入其中,以致于全然忘了他当下正在做的事。他掰了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在还没开始吃之前,又掰好另一瓣准备送入口中。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吃橘子,一行禅师就对他说:“你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
吉姆明白这个道理,他慢慢把手松下来,专注地吃那一瓣已经含在嘴里的橘……
读到这里,我羞愧得无法安定。想想自己活了三十多年,吃橘子似乎从来没有一瓣一瓣吃过,大橘子三下五除二,小橘子一两口就解决了,只知道甜还是不甜。甚至连吃石榴都没有一粒一粒吃过……
回到书上来,后来的吉姆因为反战入狱,一行禅师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于是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
写到这里,儿子走过来,让我闭上眼睛,张大嘴巴,递过来一块饼干,我感谢了儿子,慢慢地嚼着那块饼干,嚼出美味来。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如何修习正念?”
一行禅师说: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正念。
政念是奇迹,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
三个绝妙的答案
本书第七章讲到了托尔斯泰写的一个关于皇帝的三个问题的故事。
做每件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与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谁?
无论何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皇帝下令全国上下遍贴告示:如果有人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将获重赏。
答案众说纷纭,皇帝对所有答案皆不满意,决定装扮成普通农夫,亲自去拜访山上的隐士,命令他的随从在山下等候。
皇帝看到圣人在菜园翻土,很是吃力,每次把铲子戳进地里翻起土来,都会喘得厉害。皇帝向圣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隐士仔细听着,继续翻土。
皇帝开始帮助隐士翻土,直到太阳下山了。皇帝终于放下铲子,对隐士说:“我来这是要问您,看看能不能回答我的三个问题,如果您不能做任何回答,请明白告诉我,我也好踏上回家的路。”
隐士抬起头,问皇帝:“你有没有听到那边有人在跑?”
那人手按着肚子上流血的伤口狂奔。
皇帝全心地救了他。
醒来后,他却请求皇帝的原谅,对皇帝说:“……您不认识我……我是你的死敌……我想把你杀死。没找到你,反而先撞见你的侍从,他们认出我,砍了我一刀……本想杀你,你却反过来救了我一命……”
皇帝不但原谅这名男子,还许诺归还他所有财产……
最后一次问隐士那三个问题。
隐士说:“你的问题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么。昨天,如果你没有同情我年老,帮我翻土的话,你回去的路上被那个人攻击,然后,你会深深懊悔怎么没有留下来和我在一起。所以,最重要的时刻就是你翻土的时候,最重要的人就是我,最重要的事就是帮我翻土。后来,当那个受伤的男人跑来时,最重要的时候就是你照料他伤口的时候,也会有和他和解的机会,同样地,他是当时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照料他的伤口。”
不知你读完这个故事会有何感想。
这本书中还讲了一些正念的练习方法,如保持微笑、调整呼吸等,对你一定有所启发。
当然,一个人如果做到时刻保持正念,那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我自己一定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尽量提醒自己保持正念,把能够做到的事先做起来,慢慢地修炼自己。
就像樊登老师说的,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正是不容易,才会变得有趣。
还是用隐士对皇帝说的那句话结尾吧:记住,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主导的时间。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还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2017/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