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视频,三个北大毕业10年的小姐姐,重聚,聊他们过去这十年的职业选择,有很多有趣的内容。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大概就是人生的精度和丰富度。
嘻嘻学的传媒专业,她感叹自己学的课程都是一些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比如写节目的导语,操纵摄像机,她吐槽自己,像是读了一个“技校”。
嘻嘻有些后悔地说,她没有读一个有完整体系的专业,没有形成一个看待世界的完整的角度。
相对而言,佳佳学的政治经济和哲学,世中学的法学和中文,这些学科都有完整的看待世界的体系。
毫无疑问,传媒专业更加有“精度”,毕业就可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可以直接上岗,而速度也是嘻嘻一直强调的。
嘻嘻的价值体系,非常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以事业的成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所以她的疑惑经常是,做一些事情“有什么用”。
其中的潜台词有很明显,做这些事情,对成功有什么用。
读书有什么用,旅行有什么用,见识有什么用,经历有什么用……
于是在三个人的对话中,世中和佳佳就引入了“丰富度”这个维度来探讨成功的标准。
有很多事情,对于成功没什么用,或者至少短期内看起来没什么用,却可以增加你的丰富度,这样的事情要不要做?
以嘻嘻最初的标准,肯定是不要做的,所以她毕业以来就一直目标明确地在传媒行业奋斗,但是佳佳和世中则会给出相反的答案,她们的路径看起来就有些迂回。
佳佳去了一些看起来没那么“体面”的外企(只是看起来,只是在她们同学的眼中),为了新奇和体验,会放弃之前的工作经验,跨行去一些其他国家其他行业工作;世中在文字领域奋斗五年后,又回到法律行业,这在别人看起来非常不明智,她却愿意追寻内心的选择。
所以在聊天中,嘻嘻才会为自己可能丢失了那么多的丰富度会表现出后悔。
视频中有一段非常动人的话,世中说大学不应该成为一个技校,“大学就是应该去学非常宏观的,你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一辈子都会影响你的,这才是大学”。
这种格局和认识,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但是三位高材生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肉食者,她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这种想法的局限性。
她们之所以可以这样期待,是因为她们可以做出选择,她们不必再跨出校门的第一时间就面临温饱问题,不必为了驱寒遮风而奔走,所以才可以从容地在精度和丰富度中间做出选择。
如果需要急迫地解决生计问题,精度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奋斗,毫无疑问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给未来的子女提供更多的选择。
不过很有趣的是,三个小姐姐虽然走了截然不同的三条路,却基本上都取得了普通人足以仰望的成功,在三十岁时,她们都拥有了七位数的存款,这,也便是他们做出选择的底气。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三个小姐姐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许多基本的能力方面都非常出色,这大概也是他们能够考上北大的重要原因。
或许,相对于专业选择、职业规划这些“有用”的选择,许多底层的基础能力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可以让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托而出。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或许最重要的并不只是职业能力,我们真正的瓶颈可能是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说服能力……找到自己的瓶颈,才能让自己真正地提升。
总之,该奋斗的时候奋斗,未来想要丰富的时候才可以丰富。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3919/2b456d1fa10d135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