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到了最后下笔,实在有点泄气,不过所幸的是最初对哥特的愤怒和不安也随时间一点点消解了不少,反而可以以最平和的心态完成这次作业。
对哥特的愤怒与不安不在于我们不那么特殊,而是我们以那样简单的方式肯定那些古老的事物,而否定了新的事物。不过回过头去想,那新生的浩如烟海,那长存的屈指可数,所以或许恰恰是在这样悬殊的数量级下,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新事物冲破概率的束缚,从那脆弱的新生事物,变成能陪伴我们人类走到最后的存在。
换个角度想,那新生事物每长存一天的,便又多了一份走向未来的可能。如果韩寒的作品能活500年,或许与鲁迅的作品寿命也不差太多,如果能活10000年,在那时的人预测中其寿命与圣经也会相近了吧。
所以如果不去顾及注定无法预见的遥远,我们所应做的恰恰不是否定,而是基于那些我们所喜欢所向往的一点点支持,因为它每多存在1天,它的未来也或许会延长39天。
回到不得不写的作业,在最后一天完成的这份作业似乎揭示着我的这段写作之旅注定早夭,95%以上的概率,我的写作之旅会在39个小时内结束。不过艰难的熬过明天,就会延长到39天吧。如果短暂地坚持就为未来带来如此大的可能,对于缺少自控力的自己也算是一种激励不是么。能坚持一年,我的写作生涯便更加可期不是么。
所以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至关重要不是么,在努力从平凡走向特殊的路上,成为那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幸运儿。
网友评论
是的,一个好习惯只要熬过了一礼拜,就有39个礼拜的延续预期,熬过一个月,未来三年就可期。熬过一年呢,39年就遥遥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