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次打开微博,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一个人对着电子屏幕读四言警句,说实话这不难,但是对于长期受压的孩子(电子监控,学校的压力,家长的期待),孩子想让自己变得强大,但这样的环境,即便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很难让他集中注意完成。
孩子的悲哀,不是碰到严厉和要求高的家长,而是碰到半吊子家长。少年阶段的快乐是什么?很多家长自己喜欢一些级别不高的趣味,不去以身作则,自己天天玩游戏、看手机、刷抖音,他们无法长期专心做一件事,而让孩子要在这样的事情下得到优秀的成绩。大多数家长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而看不见别人家孩子背后父母的努力。
孩子通过观察和学习家长的行为来确认价值观,就自然会认为的快乐就是游戏、手机、谈恋爱,就是对短暂的快乐的追逐。这种对快乐的认知形成以后,在孩子心里,就会变成只有无意义的消耗性的玩才是快乐的,对于长远的需要坚持的去完成一件事后带来的满足的快乐是痛苦的,他们是本能地逃避的。
这种快乐本身很狭义,感性的消耗型趣味,对于个人成长的增值很有限。消耗型趣味变成孩子心中快乐的唯一标准了,父母开始逼着孩子刷题了,然后把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孩子心中对学习的定义,就变成了“不快乐”。
这种情况下你能逼出天天学习的孩子,那这孩子成年以后大概率得放飞自我放飞到堕落的程度,因为要报复性补偿。
父母应该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读书能够学到的东西跟孩子分享,一些有用的知识是如何产生成就感的要与孩子探讨,最重要的,你要求孩子的东西,你自己得能够做到。
行动和榜样是最好的教育。需要在初始阶段就让孩子明白,快乐有两种,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快乐,一种是成长或战胜挑战的快乐,后者更加有趣。
在好的引导下,学习与快乐不是相反的两面,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同行者。而多数家长没有这么做,他们一边放纵着浪费自己的时间,并把放纵的行为赤裸裸的展现给孩子,
教育,是身教,不是言传。老生常谈的说教,在和自己事实情况匹配的话语只会徒增孩子迷惑与反抗。对孩子来说,你是他的权威着,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你本身是矛盾的,是言行不一的,他同样可以用同样一套方式来对你。到时候你不要说这孩子坏会撒谎,不诚实。孩子不诚实的背后往往有个不诚实,不肯坦然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去做一些家长做不到的自律的事情。所以这些家长焦虑的根本是什么?他们自己管理不好自己,没办法成为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