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到有一天这样读红楼:一边是纸质通行本,一边是周汝昌校对批注的脂批电子版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e5cf8552f56739e1.jpg)
纸质的有彩绘插图,赏心悦目,电子的有脂砚斋等人的侧批,有周汝昌对脂批的分析,更有其他读者的评论和解释。虽然独坐案头,却有小组共读的氛围。
纸质文本不是第一次读,内容已经很熟悉,如今对比其他版本,发现有不少回目的标题不一样,还有很多怪异的字,周先生特意保持原貌,而通行本都做了校正。现在更喜欢有批注的电子版,好像脂砚斋就坐在身边,陪着你一起赞叹一起悲悯。
遇到有疑问的,恰好就有大咖网友给出解释。如此绣花一样的读,一上午只能读一回,但感受完全不同以往,常常有耳目一新和恍然大悟的感觉,回头看,以前的所谓读只能算是浏览。
今天读到秦可卿死封龙禁卫,对贾珍这厮的反常表现,脂批用了“如丧考妣”四字,真是个好嘴替!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01a569d5482f1e5c.jpg)
一场丧礼,前后牵出多少人粉墨登场,却一丝不乱。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ec393e3b437c7488.jpg)
跟着批注一点点琢磨,真的比电视剧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