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一个对比的段子:
当中国传统的故事“孔融让梨”到了美国课堂,有的学生就会说他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说孔融可能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挑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老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质疑故事本身的合理性。
当国外的经典故事“灰姑娘”到了中国课堂,很多老师会讲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保持善良与积极的心态,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生活的。在试卷上就要这么写,才能拿到满分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样,只是想表达了两种教育体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相比英美教育,国内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孩子又缺失了什么东西。
突然意识到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很重要!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605年,弗朗西斯·培根曾经对批判性思维有过这样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探寻的渴望、对疑问的耐心、对沉思的热爱、对判断的谨慎、对思考的乐衷、对部署调整的慎重,以及对任何欺骗行为的厌恶。”
批判性思维可以简单理解为进行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关乎如何在观察、交流和思考中获得信息,并且能积极巧妙地分析、评估和运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理念。它的作用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广泛地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深度、精度和广度。
记得很早之前有位前辈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你的手机上被扣除了118元的网络与话费的月费,记得三天前,你在柜台上交过这笔钱,这时你将会想什么或者做什么?
我们的回答有的是马上打电话问客服是怎么回事,有的说赶紧查下银行卡是否有划账记录,还有的说去柜台问问查实情况......
我们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先去做什么,而不是冷静下来去思考什么。后来想想自己遇到问题也是这样,究竟是为什么呢?遇到问题不会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而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我想这大概就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把批判性思维培养成一种习惯。
批判性思维,其实更多是一种思考的习惯,听起来好像“高大上”“深不可测”,但其实习惯的培养就隐藏在日常生生活中。通过简单的小事,我们就能慢慢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