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8906/8db7c071efb09999.jpg)
古人有慧极必伤的说法,是说一个人若过于聪慧,对事物难免看的深看的透,思虑过甚,必伤神形,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容易早夭。
王宠可以算这方面的典型了,聪明才智不过是稍用了点在书法上,便挤身大家之列,百代为标。但他艺业虽高却科场不顺,在加上有个仕途顺当的兄弟做对比,难免由此及彼想的太多。从当下想到世界,继而人类、生命、自我……。事情一下子想太透,便难免会丧气,觉得人生无意义,而且这玩意儿越想越刹不住,人也越敏感,住来循复,恶性循环,神思透支加重身体的健康负担。并且事不由人,对于聪明人来讲,这个不过是一瞬间的念头,给他一个点,他可以由此点参透一生。
而同样状况的文征明,才华也高,也是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却依然活大岁数,为什么呢!因为他笨,不是个聪明人。必竟快十岁了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不被人当傻子就是烧高香了。因为人迟钝,同样的事便不会去想那么多,即便去想,聪明人是一瞬间便透,迟钝的人要么是慢慢想,要么就是想不透干脆不想了,不会透支神思影响身体健康。所以王宠活三十九而文征明活八十九,这充分说明发动机转的快了机器损耗也快。
话说回来了,这二位才华这么高为什么考不上!因为科举玩的是套路和运气,有才华不一定熟套路,熟了套路不一定有好运气。这个到和搞书画市场差不多,有好作品不熟悉市场套路也没用,熟悉套路人不走运照样不行,所以东有徐渭西有凡高,这二位才华横溢但照样无法取得市俗的成功,就是以上原因造成的。
人太聪明了,甚至于连宗教带来的精神抚慰作用在他们身上都打折扣,比如唐伯虎,号六如居士,虽然他自号佛家的居士还研究佛经,但其实他压根就不信,佛家于他不过是把玩的把件而已,起个号只是种心情。比如我号饮水道人,并不说明我就是个道士,但许多人把我当作道人我也不反对,世上那会有单一纯粹的个体,某个角度讲大家其实都是一个聚合体。对于叫这一个名字,抛出来便和世界傍人都产了交叉关联,相互投射,自己心与口中的自己和别人心与口中的自己,看似不同,其实还是同一个人,所以叫我道人我便应,至于究竟是不是道人,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