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一节八年级的数学课和二年级的数学课,八年级的数学课是随堂听的,二年级的数学课是一堂市级优质课的磨课,两堂课都上的非常好,特别是八年级方老师的随堂课,整堂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能站到讲台上去说出自己解题思路,小组合作效果好,老师在整堂课的引导和讲解思路清晰,讲解到位,层层递进,通过课后对孩子们的了解基本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二年级数学课,如果按市级优质课的标准值得商榷的环节还很多。
从1999年我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经21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大多数老师基本上已摒弃了束缚学生思维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很多老师也在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学校组织以及自主学习提高的过程中,不断的在探索到底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完成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可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问题,例如:在很多示范课、公开课中和一些课堂中出现了,教学过程过分强调形式,课堂多了几分热闹,却少了几分理性思考;多了几分花哨,但少了几分实效。缺乏一个整体的学年或学期的学科教学规划和育人目标,我认为目前我们一线教师要静下心来,好好的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到底我的课应该怎么上。
我今天在和方老师课后沟通时,也提出了我的看法,整堂课说实话上的已经非常棒了,但我觉得还需要提高,原因很简单因为方老师很优秀,优秀的老师就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明确目标,大到在教学中做到本学科、本学期、本班学生不同的层次、如何规划、如何递进、如何提高,包括个人成长规划,循序渐进的一步步的如何实现,小到本次课我怎样设计,预习怎样做,课程所有环节设问,那个小组回答,学生必须提前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只有学生前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再结合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总结,站在我们面前的肯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我们总埋怨四中的学生这不行,那不行,我们每一个老师想一想如果在一个所有老师都在的大课堂中,你不提前准备,现场让你即兴回答,你行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建议老师在每堂课都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起点,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从什么问题、知识技能的什么层次开始教学。起点过高,学生难以接受,“晕晕乎不知其所以然";起点过低,学生对已掌握的内容缺乏兴趣,浪费光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让 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设计一堂课, 首先就应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向;其次在教学开始阶段,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了解程度,确定起点。如二年级王老师的课就没有完全掌握孩子的学情,在展目标时,他让孩子们一起念,可是二年级的孩子不但念不全很多字不认识,而且二年级的认知水平对目标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教师也很尴尬。
还有就是不管什么科目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例如:王老师的二年级的1000以内的数这节课,就缺乏结合实际的例子:比如:数人数的时候可以结合班级、年级、学校的人数来数。方老师的菱形课中,有一道例题是解决一块菱形草坪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例题提到导入环节赋予故事情景,例如:帮助农民叔叔解决把地分匀做为这个堂课的线,放在课前的导入,让孩子们始终已解决问题为导向,一直到课结束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根据教学内容,预习安排,恰当提问,根据孩子们在回答过程中的问题,老师再去正确引导,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最后在巧设层次练习,做到及时检测,根据检测效果安排不同层次的解决办法,老师、同桌、小组等解决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让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学习数学,不会觉得数学好枯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