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设计·综合学习·学习共同体

课程设计·综合学习·学习共同体

作者: 2017小荷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0:59 被阅读0次

    《静悄悄的革命》,薄薄一本,里面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可就是让人看得甚是吃力且不解,教研组把它定为我们的共读书目。趁着假期,我还是慢慢把它“啃”完了,有很多疑惑,但也收获不少。

                        课程设计

    一直以来,我对“课程”还是不了解,听到最多的便是一些学校侃侃而谈他们所创设的课程,以及相应的目标、计划、评价制度。佐藤学说“所谓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创造课程,并不制定目标或计划一览表,而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所以课程一定是实践出来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就像佐藤学说的“创造课程的中心课题就应该是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单元主题、作为主题探究的资源的素材或资料,以及促进学生的探求和交流活动的学习环境等。”我们传统的课程一直都是以“目标﹒达成﹒评价”这样的单位而进行组织的,我们更多关注的还是用考试来进行评价,看重的是结果。书里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登山型”课程,这是一种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课程,显然这样的课程,过程很重要,体现的是一种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沿途的风景可能更吸引人。

    好比我们的独轮车课程,学生自由练习,渐渐地有成效了,到最后大放光彩。当学生学习独轮车的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形成了独轮车课程。其实近年来,我们已经慢慢创造出很多有意思的课程,如百草课程,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累积经验。突然觉得,其实学校附近也有很多待我们去创造的课程。这么美的油菜花,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以它为主题的一系列的活动呢,兴许就是一门课程了!

                          综合学习

    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和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是不是类似的呢?其实我对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也不清楚,印象中就是听过几节课,介绍当地的特产,我想这应该是地方课程吧。

    现在特别火的“steam”课程,应该就是以某一主题学习的综合课程吧。书中讲到设置综合学习课程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具有公民教育的意义,二是在于“学习‘学习’方法。”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很多孩子不学习,甚至厌恶。日语对“学习”的定义翻译成中文是“勉强”,这真的很出乎人意料。这就像是“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但怎么把“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这才是关键核心的地方。

    佐藤学提出了把“勉强”转换成“学习”的三大课题。

    第一个是组织“媒介化的活动”。学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创造世界、人际交往、完善自我这三种对话性实践完成的”。学习是要和人、物、工具以及素材接触的,这样才会形成学习。而我们老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二个课题是实现“合作”。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已经很熟悉,也在一直实践当中。但这里,我觉得教师的“放手”很难把握好这个度,放太多就会形成虚假的主体性神话,不放又变成了传统的“满堂灌”。在综合学习课程中,其实是很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它需要教师“要把设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放任自流。

    第三个课题是把“获得”并“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变为“表现”的,“共有”的学习。我把它理解为展现所学的,和同伴分享,在听取他人意见后,进行反思,甚至有更深刻的领会,这样的思考才会推动学习。

                      学习共同体

    “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其实首要前提是教师要做出改变。改变固有的观念,开放我们的课堂,形成“合作性同事”关系,相互公开教学,相互批评,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理想的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的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这两年,我们在努力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开展,有迷茫,有不解,有思考,更有行动。但是这样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的是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书里举的一些学校的例子无不在告诉我们,改变很难,但是不去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改变。

    那就从个人做起,从我们所在的教研组做起。我想接下来我们可以确立这样的课题,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设计·综合学习·学习共同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wr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