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与乡村仿佛总是势不两立的。
前段时间,偶然与同桌吃饭的女生讨论城市好还是乡村好,她们几个乡村党争得头头是道,描绘出的图景无比美好,要么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要么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抑或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多有味道啊,哪像城市,车马喧嚣,乱流涌动。
我说你们这是幻想,再加上如今毕竟已过了“陶渊明”的时代,现在要找个古朴的田园村落已是难极,大部分乡村在我党城乡一体化政策下一去不复返,那些落后的偏僻之地都是穷山恶水,和诗歌中的情境差距太大。
见她们还是摇头,好吧,那么就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们城市的味道是怎样的。
小学,为了便于我求学,加上实在无法忍受苍蝇满天飞,老鼠满地窜的乡下,父母咬着牙搬进了市中心昂贵的单人公寓,空间虽小,但毕竟是市中心!
每日晚卷袖欲大干一场完成作业,然而总有些不速之客窜进我的耳朵。东边来的银泰嘈杂的闹声,汽车拥堵的鸣笛,以及吊车震耳欲聋的轰轰巨响。绣湖公园在南边,再过去是地下商城、市民广场,一到夜幕降临,孩子与老人闲碎的哭闹、谈笑,包括喷泉的倾泻、广场舞的躁动,都断断续续进入了耳中。北边是一中学,还依稀听到眼保健操那很有规律的“一、二、三、四⋯⋯”的节奏。西边还好,是书城,自菜市场搬走后,少了肉膻气与菜果的腐臭,显得宁静之至。

但我是如此热爱听市声,我不是文人雅士,他们钟情于松涛泉韵,弦歌书讽。如果没有市声,我便不觉安稳。
早上起床上学,只一条马路便到学校,我可以清晰地闻着马路右边尽头包子铺新鲜的肉香。而左边的尽头,星巴克浅浅的泛着苦郁的昨夜咖啡味也未散尽,百货楼中清恬的香水味此时也顺着第一缕晨风飘起。顺着学校围墙走到正门,并不浓郁的花香却轻柔地漾进我的心里。
我是如此热爱市味。不奢求乡间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青草泥土自然的气味,哪怕掺杂了包子、米线、面包、咖啡、香水,甚至有些尘土及油烟,却是那样的真实。
下午放学归家,路过西式面包房买点零食,跟公寓里正准备去遛狗的外国阿姨打声招呼。到窗前看着夕阳发呆的时候,发现下起了太阳雨,窸窸窣窣落在马路上,人们没有慌乱,仍有条不紊地走着。不一会儿,雨停了,夕阳又安静地卧在天边,绣湖广场笼上安详的金色。
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们相识、相知,千千万万的人们在追逐、打拼。城市承载着希望与失望,努力与放弃,还是那般不喜不悲地陪我们走下去。而乡村,经常是波澜不惊,单调乏味。
城市,是不是更有味道?我问同桌的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