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外汇黄金
“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机制!

“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机制!

作者: 方世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07:23 被阅读26次

    方世平—8月26日分析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公告写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公告称,截至发稿时,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发挥积极作用。

    “逆周期因子”系央行管理人民币汇率的一种新手段,目前来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上。

    迄今为止,该手段在2017年5月26日首次使用,至2018年1月,随着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

    2017年5月,为了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2017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宣布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近2600点,央行在当年8月11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辟专栏详解逆周期因子,首次较为详细地披露了逆周期因子的计算方法。

    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的中间价机制,由“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部分构成。2016年春节后,这一“双轮”规则正式确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是“在上日收盘汇率的基础上,直接加上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24小时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调整幅度”。2017年2月20日,外汇交易中心对上述规则进行了技术微调,为避免对日间时段篮子货币变动的成分重复计算,将报价行要加权计算的篮子货币汇率时间段,由过去24小时缩短为过去15个小时,即从前一日下午4点30分至当日上午7点30分。

    即: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 上日收盘价 + 一篮子货币夜间汇率变化 * 调整系数……(1)

    2017年5月26日,央行正式宣布在上述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根据央行说明,报价行“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用公式来表示:

    逆周期因子 = 市场供求因素 / 逆周期系数 =(上日收盘价 - 上日中间价 - 一篮子货币日间汇率变化 * 调整系数)/ 逆周期系数

    逆周期因子所内含的关键数学思路是,将日间收盘价的变动拆解成了 " 一篮子货币汇率日间变化因素 " 与 " 人民币的市场供求因素 " 两部分,进而对 " 人民币的市场供求因素 " 进行逆周期调整,以弱化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

    按照这种拆解市场供求因素的思路:

    上日收盘价 = 上日中间价 + 一篮子货币日间率变化 * 调整系数 + 市场供求因素

    将这一新的数学处理方式分别带入到逆周期因子引入前后的中间价公式中,可得到:

    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前: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 上日中间价 + 一篮子货币 24 小时汇率变化 * 调整系数 + 市场供求因素

    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后: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 上日中间价 + 一篮子货币 24 小时汇率变化 * 调整系数 + 市场供求因素 / 逆周期系数……(2)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先通过数学处理提取出前一日人民币收盘汇率变动中的市场供求因素,然后对这一成分进行打折过滤。且确如央行所强调的,“‘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

    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前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明显不符,表明在市场单边预期的背景下,简单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能会导致中间价比较多地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反映或不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校正这种非对称性。不少市场人士也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是解决“非对称贬值”问题很好的数学方式。

    二是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汇率作为本外币的比价,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波动,进而扭曲与基本面相一致的合理市场供求,放大供求缺口。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过校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求还原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面出现超调。事实上,引入“逆周期因子”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并非逆市场而行,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促进市场行为更加理性。由于适当对冲了外汇供求中的非理性因素,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模型适当加大了参考篮子的权重,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也能够更好地防止预期发散。当然,加大参考篮子的权重并不是盯住篮子,市场供求仍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完善后的中间价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准价格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取决于其规则、制度是否明确以及报价机构能否自行对机制的规则性进行验证。

    在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的调整方案,是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成员提出,经全部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充分讨论并同意后实施的,每一家报价行均在充分理解新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报价,并可结合本行报价结果和市场公开数据自行计算验证实际发布的中间价。总的来看,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b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