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你和你的同事,同时被招录到一个新单位,刚来到新单位的时候,你们处于同一起跑线,可能他的学历、经验还不如你。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发现他的业务能力、行情把控能力都反超于你,这时候你是不是感觉比较难受?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成就一番伟业,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提高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它体现在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三个方面。它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面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毛泽东获得辉煌成功的最大奥秘,就在于他有远超于常人的学习能力。
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与其说是一个革命家,不如说是一个读书家,他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政治智慧都是通过读书得来的。
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就是凡事追求平等,比如,出生的时候,追求人生而平等;在人生起跑的时候,追求起步平等;参加工作的时候,追求机会平等;遇到事情的时候,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我更喜欢说的是,在书本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打拼,只能靠自己。因为我们的父母丧失了成为高官、成为巨富的机缘,所以我们也丧失了成为官二代、富二代的机会。
我们要撬动这个世界的支点,就是靠书本,这是我们赤手打拼的原点。
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确保你能够拥有自己喜欢的书,即便买不起,你也可以很方便地下载或者借阅。问题是,对于同一本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读法,这就分出人的高下来了。
了解了毛泽东读书的经历,对我们增长学习力又有哪些启示呢?
首先,不断地丰富自我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书。读书要以我为主,讲究内容方法和取舍,要有选择地多读书读课本,这种知识往往是有限的。
即使通过应试教育,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也难以达到职位的要求,但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吸取知识的回报,却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多读书,广泛猎涉,博采众长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技多不压身。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
大家都知道,如果好好学习,可以天天向上。无奈人的本性就是懒,很多进入职场的人慢慢的,便会由于工作繁忙、家务等种种理由放弃读书。即使有时候把书本买到手边,可能也没有翻过一页。
还有一些人,工作之余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约会聚餐,回过头来,就觉得自己很忙,根本抽不出来时间学习,慢慢地就变成了空步子。
什么叫忙?中国文字很有讲究,是一个竖心旁一个亡,连起来说就是:心都死了。所以,以后你们愿意让自己的心都死掉吗?
学历不等于学识,人要自知,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自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比如读书方面是要知道自己缺什么,有目的地选择去读、去补,而不是“十全大补丸”那样的全补、乱补。
其次,要学会制订计划,挤出时间读书。一个人再忙,每天读一点书、看一点报的时间还是有的。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书很发达,读电子书与读纸质书带给你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尽管电子书更加直观方便,但读纸质书的时候,大脑更专注,更容易沉浸式阅读,情景记忆更强。当然也方便进行批注。
我认为,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必不可少,关键在于是否利用,读了就是好,没有时间就要挤出时间,看不明白,要持续钻研,只要学会挤和钻两种方法,那么便没有读不懂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