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6期“财报与财富”专题Day 18 9.20任务 前两本书阶段性复习(回答问题时请注意复制作业的以上内容,不要自行删除,否则你的作业不会被程序纳入统计)
1.请综合第一本《生活》与第二本《轻松》,简要总结一下这两本书你收获了什么新的认知?( 财报方面)
答:收获的新认知:
《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
1)损益表的净利是推估的概念,不代表现金,看财报要有立体概念,三张报表要放在一起看;
2)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是当天余额的概念,是存量的概念。
知道商誉=并购价-净利。
有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叫折旧,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叫分期摊销。
知道资本公积是企业不劳而获的好处。
知道企业可以通过变卖闲置资产来造假。
企业都是以长支长,应用于生活就是可以贷款买房。
不管是企业盈余得分配还是个人资产得分配,最好是先留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然后再进行其他项投资。要多存钱,要买保险。
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二选一时,选经营能力。因为这个是不能被复制的。经营能力由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
企业做生意的完整生命周期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天数。
低价竞争的时候需要转的快,生意周期少于60天的企业可以在低价营销中存活。
3)现金流量表是最不易被操纵的表格。
营业活动现金流量能够客观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是否有作假行为。
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是损益表上数字整理而来,所以要加上不是现金的折旧和分期摊销费用。
《轻松读懂财务报表》
1)了解证券师和会计师自身有的局限对审核报表结果的影响,什么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判断;
2)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只是即时的账面价值,并不一定可以转换成对等的金额,负债中也有准备金和预收收益这种是企业未来有帮助的项目。
会计操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借助损益表获利:最大限度的提前认列收益和最大限度的延迟认列费用。
借助资产负债表获利:膨胀资产,避免认列负债。
合并报表作假:低价收购企业,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良资产转移“转投资公司”。
3)证券分析师和会计分析师视角下看财报数据。以前一直觉得财报就是公司管理人和会计师看的,不知道还有证券分析师掺和。
4)搞懂了那个营业现金流量的公式=税前纯益-非常利益+非常损失+折旧-存货-应收+应付-所得税。
5)投资的时候,自己看好和市场看好的公司,其盈利空间不大,反而是自己看好确实有获利而市场不看好的公司适合长期持股。
2.请写下这18天你的行动感悟与发生的变化?你以前以为的,和你现在以为的,经历了这些过程有什么改变。可以写你的情绪、认知以及其他感性上的状态;也可以写关于持续行动和学习的认识。(感悟方面)
答:1)【我以前以为】:A. 看书效率很重要,不然就是很笨的方式,不值得花费时间,学习如果花费太多时间,说明我方法不对,或许我就学不会。
B. 我以为看了书就算我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以为我看懂了。
C. 我以为有时间的时候一定可以补上欠的作业,我以为时间多的时候我补作业的速度也会提高;
D.没放水做完作业,我以为我做得还可以,还比较完善.
E. 我以为跟着S读书,我就一定可以坚定信念,不找借口,不找意义,不拖延,我以为这次是可以有个好的开始的。
【现在我以为】:A. 一开始进入一个新领域必然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脑力的,无知的面比较多,应该多花时间,效率低只是不熟悉,不懂,跟方法没关系,别给自己找借口,多看几遍,多抄书。
B.以为看懂了概念,但是常常看到后面就忘记前面,或者就是深思一下就懵了,知识点连不起来。这个是正常现象,大家都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人总是被自己的感觉所骗,总是高估自己。
C.把作业推后做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时间多效率依然不高,平常一天一次作业花了四五个小时,一下子补三次作业,花的时间就是15个小时,一定不会少,反而可能因为急切和急躁看书不扎实,内容过多而搞蒙了。反而效率更低。
D.多得是做得更好,更仔细,更细致,更全面的作业,我的只是达到了我自己不放水的标准,仅此而已。
E. 跟得很挣扎,能不能一直跟下来,不放水扎实做事,跟自己的行动量有关,跟自己给自己的要求有关,跟自己对自己的信念坚定度有关,不过跟着S晨读,每次听他讲解都像是一种鼓励。
2)我觉得我最大的感悟有两个,一个是情绪上,一个是学习和行动上。
【情绪上】:1)情绪上的坏状态,通过行动熬过去才能更快的走入正循环,更快的出来。
一开始看到思维导图四个字我就想退缩,因为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难,我好像没学过,就开始拖延,第一本书一开始欠了三次作业,后面有天晚上在做《轻松》那本书那个合并报表的题目,很想放弃了的,找了很久,没找到相同的科目,但是我想着再查查,反正是最后一步了,然后自己看到群里一个小伙伴发的表格,看职业是税务,我就去加她,想着或许可以问问。然后,加了以后也没什么寒暄,直接就开始请教,讨论了一会以后,才意识到书上写得是日本的会计科目,中国可能没有,可能叫法不一致。后面跟据讨论的结果把那个表格做完了。那一刻的感受现在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点的,就是心里突然就轻盈了,有喜悦感,之前的那种坏情绪全然没有了。还在群里解答其他小伙伴类似的疑问。那天就想遇到困难不要放弃,一点点推进,自己推进得到的结果给人的感受真的很好。既然很慢,那就多花时间,笨就笨,没关系。以前一直不愿意下笨功夫,觉得那样太笨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不笨的。
多战胜几次自己觉得很难的情景,后面就没有那么怕难了,觉得我慢点也可以做完的。
做了一次思维导图以后,之后看着就觉得还好。PS:思维导图软件还是问群里小伙伴要的。
2)面对学习的困难,更多的是情绪上对于这个困难的预估难住了自己,让自己难受害怕。其实事情本身或许没那么难,要坚信这一点。
这个认知是一直都有一点,但是每次遇到困难就陷在情绪里,理智上不起作用。现在就是让自己还是持续做事,相信状态会改变的,不急,慢点,就不容易恶化。
【学习行动上】
1)自己觉得难,只是自己重复的次数还不够多,还不够熟悉,思考连不起来,好像有个障碍物挡住了,就会很难受。
看书的过程,特别是《轻松读懂财报》这本书,第四章看了三四遍,那些问题我就着作者的思路也手抄了两边,那天下午在做这章的题目时,一直在想那个营业活动现金流量的公式,想也想不通,查了百度,查了书上前前后后相关的内容,然后感觉大脑堵死了一样的,好像大脑很久没有那样的感受了。然后,我跟那个税务的小伙伴交流,她说一开始她以为自己看懂了,我问她, 她才发现也不懂了。然后,我就先放着,但是那天的作业就拖延下来了,觉得还没搞懂,不知道怎么写。但是,第二天再去看第四章的内容,大脑就感觉没有那么难了,有些些轻松的感觉,我就想可能这是虐脑的结果吧,还是要多虐大脑。
后面那个公式是那个税务的小伙伴帮我解惑的,很奇怪的是她说的话,跟我自己查的都是差不多,但是她发给我以后,我看了两遍,我觉得自己好像就明白了。之后S讲解的时候,只是觉得原来还可以这么解读,但是自己脑海里的解读也是正确的,至少目前没觉得困惑了,也记得牢固。
2)行动一定要持续,特别是自己特别特别脆弱的时候,对于认真思考了的,还是不会的先就这么存着,继续走,不要以此为借口拖着不放,不然还是会进入拖延的死循环,一直吃力的在后面跟,还有心里压力。
3)做不好是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别的原因。
这几天心里反复出现的话就是,自己一直以来都不够努力,做不好是不够努力,真的没努力。记得有一次成长课S说,你没有努力过,你真的不知道努力是什么样的。我真的没有这么努力过,如果一直以这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长期积累,我想我自己内心就很有力量了。因为我想做的事情,我相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去做到。说这些话内心还是有些心虚,怕自己还是会掉队和放弃。还是要加强行动量,用行动量,重复量来增加自己面对困难的内心力量。
4)早起跟什么时候睡真的没有关系。
5)不要有娱乐执念,不要设限,什么大脑需要休息之类的,这些都是一些炸弹。就是想着要做完,要跟下去。
请将以上两部分问题的答案发到群里后,同时提交填写到问卷链接 https://wj.qq.com/s/2705360/569a/ 中。 S会从中节选汇总,推送到公众号上并点评,被选中的同学,在公众号所发表的字数除以2可以用来抵扣进群申请的字数。比如你如果有600字被刊登在了推送中,如果下次你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被移除出群,那你的进群申请可以少写300字。请尽早提交,本次阶段总结只有一次公众号推文的机会。这就是平时计提的持续行动风险准备金。9.21(明天)不讲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