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内向成长可以看作培养习惯)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外向成长可以看作打造技能)
2.坚持良好的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反之,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3.我们应该“重技能辅习惯,重输出辅输入”。
4.自娱自乐式的练习不能算作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能对外输出价值,能被他人认可或需要。如果暂时做不到,也要争取每次在当前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形成一个最小可用的作品或产品。
5.“转换”和“复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边际成本不同——“转换”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复制”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复制”类活动与“转换”类活动的边际成本和收益趋势比如厨师就是“转换”类职业,他想得到更多收益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投入减少,收益就会下降。
而作家是“复制”类职业,当他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之后,即使他在睡觉,这篇文章也会被复制、传播、赞赏。只要它有长久价值,那么即使今天没有产生收益,明天、后天也可能产生,甚至五年、十年后仍能产生收益,长期收益无法估量。
6.并非所有的“复制”类活动都具有无限可能,因为“复制”只是一种渠道,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依旧在于价值,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
7.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而且你创造的价值必须是长久的,因为越长久,价值就越大。
8.对的东西,你就坚持,不需要想清楚。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只要牢牢盯住“价值”这个方向往前走,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走偏。
9.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我们陷入困境感到无力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够高尚?是不是因为过于在意个人的得失?是不是太希望自己能凌驾于他人之上……有了利他力量的加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他人所称的“格局”。
10.人们不愿意践行利他观念的原因之一是误把牺牲和讨好当成利他。事实上,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11.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12.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犹如打牌,能供人选择的无非是“付出牌”和“吸引牌”,它们分别代表“付出型社交”和“吸引型社交”。
打“付出牌”的人通常是有所求的,所以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付出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让他人感到沉重。
而打“吸引牌”的人则完全不同,因为他首先得保证自己是完善的、有魅力的、对外无所求的,所以与他人相处时,即使打出了“付出牌”,他们也不会对这份付出附带任何条件。与这样的人相处,人们必定感到更轻松、更愉快,自然也就愿意主动靠近了。
13.在和别人结婚之前,不妨先和自己“结一次婚”。不管你是男是女、已婚未婚,都可以给自己做一次这样的假设:你愿意和自己这样的人共度一生吗?喜欢自己的言行举止吗?喜欢自己的能力和上进心吗?喜欢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吗?
14.“被动社交”——通过产出独一无二的、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来与这个世界保持连接。如此,就算创作者自身不善言辞,也同样可以让自己产生强大的社交吸引力,因为他可以让作品代替自己说话。
15.
理智脑运行时非常缓慢且耗能,所以内向者与外界互动时往往反应迟钝,且社交之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恢复能量。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正好相反,它们与外界互动时反应快速且不容易疲惫,甚至还能从社交中获得能量。
16.内向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分泌通常比较活跃。乙酰胆碱是一种帮助集中精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神经递质,它会抑制我们的行为系统,让我们安静下来,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能量储备。
而外向者体内的多巴胺分泌通常更加活跃。多巴胺是一种传递兴奋、愉悦、开心的神经递质,它会激活我们的行为系统,使人充满精力。
17.内向成长者虽然在社交上不具优势,但在创造上更具潜力,所以专注创造并用创造的价值来吸引外界与之连接,往往是他们更具优势的人生赛道。
网友评论